
在廣西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佳棉村,人們仍習慣稱他為“校長”——85歲的農有田。這位原佳棉小學校長退休二十餘年來,始終未曾離開講&,而是以一支毛筆為舟,繼續耕耘在鄉村教育的沃土上。
自2015年起,農有田每週五下午準時出現在蘇圩鎮中心學校和佳棉小學的書法課堂,義務授課六年如一日。他編寫教材,從運筆布局講到中華文化底蘊,把書法昇華為德育與美育融合的育人實踐。“學寫字,更是學做人。”這是他常説的話。作為鄉村少年宮書法輔導員,他還走村入戶,播撒文化種子,並為年輕教師開展“三筆字”培訓,助力師資提升。
這份堅持源於一顆感恩之心。幼時家貧,靠政府資助完成學業;車禍後,同事鄰里傾力相助。“他們的孩子就是我的學生,我教他們,心裏踏實。”他如是説。每年春節,他組織義務寫春聯;遇到困難學生,主動贈送學習用品,默默關懷。
農有田以筆墨傳薪火,以善行育新人。在他的影響下,當地形成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孩子們在書畫比賽中屢獲佳績。他用一生詮釋了“退休不褪色”的師者風範。(推薦單位:南寧市江南區委宣傳部)
【糾錯】 【責任編輯: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