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6月30日電(記者鄭明鴻)6月28日,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再次遭遇洪水襲擊,截至當日18時,當地8000余名幹部已緊急組織撤離轉移群眾共計11992戶41574人。目前,洪水退去,清淤清障等災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洪災發生後,各方力量迅速集結,奔赴榕江支援抗災救險,阿里木江·哈力克便是其中一員。
27日,遠在烏魯木齊的阿里木江從網上得知榕江縣遭遇特大洪水。次日,他便踏上馳援之路,自費採購4頭當地黃牛,連夜宰殺後送至榕江縣忠誠鎮忠誠村合約食堂,並主動走進後廚幫忙切肉,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提供飲食保障。
“貴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畢節生活了很長時間,當年貴州人民對我非常好。聽到榕江遭遇洪災的消息後,我第一時間就趕過來了。”阿里木江言語間滿是牽掛。
回溯過往,2001年,阿里木江來到畢節以賣羊肉串為生。儘管生意日漸紅火,他的錢包卻始終“不鼓”,因為他將大量收入都用於捐資助學。
2002年,他在鎮遠縣撲滅山火後,將政府獎勵的300元,又添上自己的200元,一併捐給了家庭貧困的女生。“我不是衝着錢才去救火的,這筆錢我不能收,一定要送給有需要的人。”阿里木江説。
此後,阿里木江的善舉從未間斷。2003年12月,他為患腎病交不起醫療費的男孩周勇組織捐款;2007年11月,他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為大方縣達溪鎮聚河小學送去181個新書包;聽聞有41名小學生交不起學雜費,他冒雨送去5000元。
“教育能改變命運,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我感到無比幸福。”阿里木江説。
2006年,阿里木江揣着5000元來到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打算資助困難學生。學院被其真誠打動,決定將這筆全校金額最少的助學金命名為“阿里木助學金”。
在畢節,他直接資助的貧困學生超百人,若算上贈送學習用品的學生,惠及人數達數百人。
在助人時出手大方的阿里木江,對自己卻十分“吝嗇”。在畢節的日子裏,一件15元的粗線毛衣他穿了4年多,常以一個馕、一杯水充饑,經營的羊肉串小吃攤每日營業至凌晨。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至2011年,他烤制的羊肉串達30多萬串,所得10多萬元利潤幾乎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生活並不富裕的他,因急公好義、樂善好施,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並於2011年9月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29日下午,剛結束忠誠村合約食堂幫忙工作的阿里木江,又踏上採購黃牛的路途,“災情嚴重,救援人員太辛苦,我就想讓他們吃得好一點。”樸實的話語,傳遞着他最真摯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