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三代傳承,繡出步履生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9 09:22:51
來源:新華網

香港故事丨三代傳承,繡出步履生花

字體:

  新華社香港10月19日電 題:三代傳承,繡出步履生花

  張雅詩

  中午時分,位於香港九龍吳松街的寶靈商場人流不多。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店佈置得井然有序,櫥窗裏陳列着各式繡花鞋,圖案精緻,色彩斑斕,與這座舊式商場略顯暗淡的裝潢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先達商店,一家創立於1958年的香港老店。店舖一隅,“90後”店主王嘉琳正神情專注地低頭繡花,鞋面上的針線在指尖游走,動作流暢而細膩。

  王嘉琳是這家老店的第三代傳人,顧客喜歡叫她英文名Miru Wong。大學畢業後,她沒有選擇“現代”的職業道路,而是以一針一線延續這門日漸式微的傳統手藝。

  從祖父的初心到第三代接棒

  最初的先達商店,是一家藏身九龍彌敦道居民樓的“樓梯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樓梯底的閒置空間被巧妙利用,既是基層商人的謀生智慧,也是城市特色。在這間“樓梯鋪”裏,王嘉琳的祖父王達榮默默經營繡花鞋生意,繡出香港草根階層的生活溫度。

  二戰後的香港物資匱乏,繡花鞋是富人專屬的奢侈品,尋常人家的女兒一生可能只擁有一雙繡花鞋,在結婚時穿。

  “祖父在鞋廠工作時,看到女工們對漂亮的繡花鞋投以羨慕目光,卻因價格高昂而卻步。”王嘉琳説,為了讓女工們對美的渴求不再遙不可及,祖父便立志製作物美價廉的繡花鞋,先達商店因此誕生。

  王嘉琳小時候與祖父母同住,家裏擺滿各式鞋款、造鞋及刺繡的材料。耳濡目染下,她逐漸感受到刺繡的魅力,開始跟隨祖母學習這門手藝。從最基本的花朵圖案學起,她上小學時已熟練掌握起針、收針技巧,上中學時又掌握了造鞋功夫。她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雙迷你繡花鞋,雖然只能給玩偶穿,卻已顯出技藝雛形。

  祖父退休後,商店由王嘉琳的父親接手,主要負責業務管理,王嘉琳則幫忙繡花和造鞋。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設計專業期間,她以先達商店為畢業作品的主題,探索如何重塑品牌形象。

  “我發現店舖發展潛力很大,尤其繡花鞋仍深受香港人喜愛,相信只要善用設計專業所學,無論是産品改良或宣傳推廣,都能帶來成效。”王嘉琳説,原本計劃畢業後找一份設計相關工作,但隨着對先達商店潛力的深入了解,她決定全心投入,將這間熟悉的小店作為事業起點。

 顧客的鼓舞成就傳承與創新

  王嘉琳接手先達商店後,不僅延續了祖父的初心,也與顧客建立起深厚情誼。許多老顧客早在祖父“樓梯鋪”時已開始光顧,這些家庭兩三代人都穿過先達商店的鞋子,是一份跨越世代的情感紐帶。

  在眾多顧客中,一位老太太令王嘉琳印象深刻。老太太年輕時是先達商店的“忠粉”,近年行動不便以輪椅代步。由於商店所在樓層沒有直達電梯,老太太每次坐輪椅到商場門口,再由女兒攙扶着爬上樓梯,只為親自挑選心儀的繡花鞋。

  “對我來説,這就是傳承的意義。”老太太的堅持令王嘉琳感動,也讓她更加珍惜繼承的這份情感與信任。

  商店每天下午營業,王嘉琳利用上午時間構思鞋款和繡花圖案,並與顧客互動交流。她在社交媒體上展示各式布料,邀請顧客投票選出新一季的顏色或花紋搭配,讓大家參與設計過程。顧客的熱烈回應讓她備受鼓舞,也更加堅定持續創新的信念。

  王嘉琳曾出版著作介紹繡花鞋的歷史和演變。她認為,繡花鞋不應只限於婚禮或節慶等隆重場合,也可融入日常穿搭,因此她在設計時特別重視舒適度與安全性。夏季最受歡迎的是露趾拖鞋,她特別推出草席鞋墊,既透氣又輕巧;針對顧客對鞋底防滑的需求,她改良物料,使鞋款更適合外出……

  這些細緻的調整背後,是王嘉琳對顧客需求的深刻理解與回應。在這位年輕店主的眼中,繡花鞋不僅是傳統的象徵,更是持續進化的生活美學。

 “後起之繡”延續前人心血

  繡花鞋融合了刺繡與手工造鞋等傳統技藝,體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部分流派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然而,年輕一代入行者寥寥,這門手藝在香港面臨傳承斷層。“要延續祖父的心血和手藝,就一定要收徒弟。”王嘉琳堅定地説。

  大約十年前,她發起“後起之繡”計劃,仿傚祖父以收徒方式傳承手藝。每個培訓周期為兩至三年,目前約有學徒10人,高峰期曾達20人。學徒中既有年輕人,也有退休人士,雖以女士居多,但男士們在刺繡和造鞋方面也表現突出。這些學員多以兼職方式投入,在節日或人手緊張時協助製作繡花鞋。

  除了教學,王嘉琳也努力整理祖父留下的設計圖和工場日誌。“不少顧客欣賞繡花鞋上的圖案,卻不熟悉背後的寓意。”她説,以往祖父製作的鞋款多以玫瑰、牡丹等花名簡稱,沒有系統命名。

  於是,她翻查工場記錄,追溯圖案來歷和演變。“單是‘蝶戀花’已有四五個版本,我要重新分類命名,把祖父的心血完整保存下來。”

  在教授學徒和舉辦工作坊培訓時,王嘉琳特別強調歷史與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例如講解牡丹的品種與象徵意義,分析梅花的季節表現方式。

  “梅花開在冬季,我們會用白線勾勒外框,營造雪中開花的意境。每一朵花、每一道線都有特別寓意。”她笑着説,希望學徒們明白,“工藝不只是技術,也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