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17日電 題:施政報告專家解讀:香港採取組合政策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新華社記者劉英倫、王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今年的施政報告圍繞經濟和民生兩大主軸部署多項措施。專家認為,施政報告推出持續強化股票市場、構建國際領先債券市場和加速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等政策“組合拳”,能提高香港金融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助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相關措施亮點紛呈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嚴剛&&,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有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系列措施呈現四大亮點:拓展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深化離岸人民幣生態、創新金融産品與基建以及強化區域與國際合作。
施政報告提出,將通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此外,還將推動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房托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提高兩地房托基金流動性。
為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利用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同時,還將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
創新金融産品與基建方面的措施也備受關注,其中包括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和區域黃金儲備樞紐,擴展可提供給專業投資者的數字資産産品和服務的類型,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
特區政府也致力於深化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合作。港交所會與東南亞的交易所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東南亞發行人在香港第二上市,並鼓勵更多資産公司在當地發行産品便利配置香港市場。
提升市場效率與吸引力
施政報告提出“科企專線”和“同股不同權”等措施優化上市機制,並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業界人士認為,這些舉措與國際主流市場接軌,有利於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並加速資金周轉,吸引高頻交易及國際投資者,降低企業上市融資的門檻,從而增強香港金融市場吸引力。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説,建立區域黃金儲備樞紐,能豐富香港金融市場功能,提高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對於加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很有幫助。嚴剛認為,建設黃金中央清算系統和黃金倉儲設施,能增強大宗商品定價能力,吸引中東、東盟等地區資金參與香港黃金及資産交易。
業界人士談到,施政報告提出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及為基金和單一家族辦公室提供稅務優惠,將吸引全球資本和高資産凈值人士,提升市場流動性,並鞏固香港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角色。
強化內聯外通作用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認為,施政報告關注的金融基建升級、産品創新與互聯互通、人民幣生態深化等,精準匹配市場核心需求,不僅能顯著提升全球資本流動效率,更可通過與內地市場的深度聯動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産,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並在全球財富東移及全球南方崛起的進程中,牢牢把握機遇、發揮獨特樞紐價值。
嚴剛提到,黃金市場發展與縮短結算周期相輔相成,既服務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配置全球資産,也推動國際投資者借助高效基建參與人民幣資産交易,鞏固香港作為跨市場、多幣種金融樞紐的地位。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將有助進一步完善市場生態,在吸引更多資金來港的同時,強化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角色,鞏固香港作為財資中心和區域總部的吸引力。
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香港證監會將聚焦監管的靈活性及前瞻性,確保改革及優化措施有效實施,同時保障金融安全,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全球競爭力;還將致力鞏固香港在集資及內聯外通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追求創新和多元化發展,讓香港這一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蓬勃發展,並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