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品首發、前沿技術首秀、對接洽談密集……日前,第八屆進博會匯聚世界各國前沿展品,“首發首秀”異彩紛呈,多項數據創歷史新高,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與“應用場”。這股外資深耕熱潮並非個例——在廣州舉行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路易達孚、奧的斯全球公司、東麗集團等跨國企業積極參會。從農業科技到新材料,外資在華創新賽道的布局已精準錨定中國産業新機遇。
商務部最新數據為這一趨勢提供了有力佐證:2025年1至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921家,同比增長16.2%。從行業分佈看,高技術産業表現尤為亮眼,實際使用外資達1708.4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的外資投入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55.2%、38.7%和17%。
“諸多數據反映出跨國企業將我國視為戰略要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永輝&&,複雜國際環境中,中國以市場韌性、制度開放與産業縱深構築了獨特吸引力,外資正加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新”轉變重心,高端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産業成為投資熱土。
外資加碼 新興産業成機遇大海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賽道,跨國企業的“重倉”布局正成為外資深耕中國創新市場的生動注腳。東麗集團圍繞新材料的布局便是典型例證。
這家材料製造巨頭在中國擁有深厚根基,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斷擴大在中國的事業據點,並將中國定位為重要市場。截至2025年3月底,該集團累計在廣東省投資總額達51億元,員工人數約5250人,銷售總額約62億元。
“我們進駐的佛山市,除了家電、傢具、金屬加工等傳統産業外,生物制藥、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也非常活躍,同時還具備外資優惠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支持等有利條件,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地區。我們認為,這樣的經濟環境和持續、穩定的政府支持,對於公司從中長期視角實現事業發展至關重要。”東麗中國總代表三木憲一郎&&。
三木憲一郎&&,2026年是“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隨着中國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預計內需還將進一步擴大,這將為公司高附加值材料業務的拓展帶來更多商機。
不少企業也錨定生物醫藥領域,紛紛加碼在華研發投入。
作為進博會八年“全勤生”的GE醫療中國,圍繞重疾精準診療、介入與手術治療、數實融合三大領域,日前集中展出近40款創新産品與解決方案,成為本次進博會上的亮眼風景。
“八赴進博,我們欣喜地看到GE醫療展品中的‘中國創新’含量逐年提升,通過進博會的平台加速落地、惠益全球,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創新引擎的強大動能。”GE醫療全球執行副總裁、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宋為群&&。
GE天津磁共振基地在去年8月成立十周年之際,啟動五年5億元投入計劃,致力於打造磁共振東半球總部。記者了解到,作為除美國外GE醫療全球唯一的磁共振系統級研發基地,天津基地將承擔GE醫療全球超半數磁共振産品研發任務,並持續基於臨床需求洞察,助力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創新發展。
全鏈布局 外資創新中心扎根中國
外資在華布局早已超越單一項目投資,而是轉向全産業鏈深耕,將研發中心深度扎根中國,讓本土創新力量賦能全球市場。這一趨勢在高端製造、生物醫藥、健康消費等領域尤為突出,呈現出“創新協同、技術共創”的鮮明特徵。
奧的斯中國的上海研發中心正是“中國創新、服務全球”的典範。眾多“未來電梯”智慧新品均誕生於此。“這是奧的斯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基地,致力於開發電梯設備與數字化技術的創新,立足中國,服務全球。”奧的斯全球公司主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朱蒂&&,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電梯市場,不僅現代化更新與維保需求巨大,更在適老化改造、智慧樓宇建設等領域孕育新機遇。
面對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奧的斯正加速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電梯研發,提升安全保護與用戶體驗。憑藉在技術與數字化解決方案上的優勢,本次進博會期間,奧的斯與上海陸家嘴集團、山東明德、中建等企業深化合作意向,共同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將創新“大本營”設在中國創新前沿:全球知名汽車電子企業偉世通在武漢設立技術中心,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在北京正式啟用,阿斯利康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落地北京——這些舉措背後,是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策源地”的深刻轉型。
作為中國美粧研發先行者,歐萊雅是最早洞察到中國美粧市場巨大潛力和創新生態的美粧集團之一。二十年來,歐萊雅中國以全鏈路創新體系,不斷突破美粧科學邊界,持續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升級需求,並以中國智慧和經驗 啟發全球創新。
“作為最早在中國建立化粧品研發中心的美粧企業之一,歐萊雅中國研發團隊目前擁有約400名研發科學家,設立20余個專業領域。歐萊雅一直致力於投資本土美粧科技初創企業,並與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本土初創企業共創解決方案。”歐萊雅中國相關負責人&&。
對於外資在華創新賽道的布局,業內專家認為,這是全球資源與中國産業優勢、創新力量深度融合的積極結果。
“中國已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全球創新中心’,龐大的市場需求、完整的産業體系與完善的創新生態,構成了難以替代的綜合優勢。”韓永輝&&,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將投資轉化為成果方面表現突出,凸顯創新體系的效率優勢。未來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更大規模的創新價值。
政策護航 外資深耕産業未來有信心
外資在華創新賽道的積極布局,離不開中國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與制度保障。
在本次進博會期間,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上海主持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凌激在會上&&,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繼續擴大服務業領域市場准入,推進重點外資項目建設,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落實再投資稅收抵免政策,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希望外資企業共享“十五五”時期中國發展新機遇,與中國式現代化攜手同行。
與會外資企業&&,通過“十五五”規劃看到中國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和廣闊的投資機遇,願擴大在華長期投資和開展研發創新,提升本地化水平,以先進技術、高質量産品服務,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
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落地,彰顯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財政部等部門發布《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於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這些擲地有聲的政策措施,都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紮實步伐。
當中國市場成為全球企業測試新技術、孵化新産品的舞&,當“在中國、為世界”的研發理念成為跨國公司的標準配置,中國這片創新熱土,正書寫着外資與本土經濟共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陳涵旸 丁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