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譜寫“十五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潘曄、唐弢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21日面向全球發布《新時代縣域經濟學》中英文智庫報告。報告指出,縣域興,則市域活、省域富、國家強。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全國縣域經濟總量已達54萬億元,佔全國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近40%,62個“千億縣”如繁星般照亮中國經濟的廣闊腹地,展現出蓬勃生機。
縣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微觀基礎”。它為中國超一半人口就業和生活品質提升提供基礎和保障,同時承擔着擴大內需、暢通循環等重要宏觀經濟職能,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昆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晉江市、慈溪市、長沙縣、義烏市7個“超強縣”經濟總量均超2000億元。一個個活躍的縣域經濟體,共同構築起中國經濟的強大基礎。
縣域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沃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礎在縣域,活力在縣域。近年來,在縣域落戶的國家級高新區持續增加,縣域産業結構逐步優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浙江樂清的電氣産業通過智能化改造進軍歐美高端市場;江蘇昆山發展新興産業,構築起“2+6+X”産業布局……實踐表明,縣域經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活躍力量。
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縣域在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蒲江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山東曹縣通過電商産業吸引大批人才返鄉創業……以縣域經濟為依託,整合與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促進産業迭代升級,全面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將為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營造有利環境。
面向“十五五”,縣域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以人為本、多元協同、因地制宜、在發展中創新,蓬勃發展的縣域經濟描繪中國之治壯麗畫卷的濃墨重彩,更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活力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