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
臥龍鎮林業工作站的沈原平站長已整裝待發
他的背包裏裝着GPS定位儀
巡護記錄本和一天的乾糧
這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立以來
無數個巡護日常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沿着獸徑深入密林
沈站長俯身拾起一根堅硬的尖刺
“這是豪豬留下的,看色澤和風化程度
大概有兩三個月了
今天咱們走的都是獸徑
這些痕跡都在講述山林的故事”

在茂密的叢林中
沈站長熟練地檢查樹梢的紅外相機
鏡頭裏記錄着岩羊活動的蹤跡
這些影像數據
成為監測生態系統真實的“記錄者”

“大熊貓國家公園和傳統意義上的公園不一樣”
沈站長站在茂密的冷箭竹海中解釋道
“這裡是對大熊貓棲息地進行生態保護
我們的工作不是為了天天見到大熊貓
而是為了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安全”
他輕撫着翠綠的冷箭竹
“看,這片冷箭竹是熊貓的主食
長得多麼茂盛
説不定某只大熊貓就藏在這片山裏
正憨態可掬地看著我們”
13年來
沈站長每年有超過100天穿行在山林間
僅徒步巡護一項
年均里程就超過1200公里
日復一日的跋涉
讓生態保護從紙面規劃
轉化為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當夕陽染紅群山
沈站長攤開巡護記錄本
工整地寫下“今日一切正常”

青山不語,足跡為證
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征程中
巡護員用腳步丈量着生態保護之路
用堅守詮釋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
記者:肖玥
攝影:肖玥、吳曉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