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4 07:43: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

字體:

  運行穩、動能足、質效升、韌性足、潛能大——

  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會上介紹,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民生保障紮實有力,有效投資持續擴大,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體呈現五方面特點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呈現五方面特點:

  一是運行穩。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5.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前列。從需求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從供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創下了2022年以來的同期新高。

  二是動能足。從前三季度數據看,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7%、9.6%,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5.9%、16.7%,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0.8個百分點;集成電路製造業、智能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4%、12.2%。

  三是質效升。治理無序競爭成效逐步顯現,重點産品價格、企業效益等指標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鋰等産品價格明顯回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9月份單月同比增長21.6%。

  四是韌性足。面對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前三季度貨物出口仍保持7.1%的增速;出口産品結構更加優化,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産品、機電産品出口增速分別達11.9%、9.6%,不少國貨“潮品”成為全球“爆款”;出口布局更加多元,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2.4%。

  五是潛能大。消費方面,群眾體育賽事、演唱會等人氣十足,服務零售額增長5.2%。産業結構方面,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強勁,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43.2%、29.8%,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産量分別增長29.7%、46.9%。

  民生保供紮實有效

  在經濟增長穩中有進的同時,民生保障工作也紮實推進,尤其在糧食生産和能源供應方面成效明顯。

  先看糧食穩産。國家發展改革委密切跟蹤研判形勢變化,支持地方積極做好災情應對;同時,暢通收購收儲渠道,切實穩定糧食市場,力爭把災害對糧食生産、農民收入的影響降到最低。經過努力,夏糧穩産豐收,早稻實現增産,秋糧生産具有較好基礎、正在陸續收穫,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強化糧食生産基礎,增強防災減災能力。2024年以來,累計安排“兩重”等中央資金4000多億元,支持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1.8億畝;安排中央資金200多億元,支持灌區建設改造工程。相關項目顯著改善了廣大糧食主産區的農業生産條件。

  再看供暖儲備。為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冬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從抓好能源供應、資源儲備、應急調度等關鍵環節入手,為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打好基礎。截至10月27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2.2億噸,可用35天以上;地下儲氣庫已完成年度注氣任務,實現滿庫入冬。

  “供暖季期間,我們將堅持日調度、周會商,壓實地方和企業保供主體責任,及時協調解決供需矛盾。”李超説,“綜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總體是平衡的,民生用能保供穩價和群眾溫暖過冬是有保障的。”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舉措。

  李超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推動擴大有效投資政策落地實施。近期,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了5000億元,用於補充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和擴大有效投資。其中,新增了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專門用於支持部分省份投資建設。

  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5000億元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共支持2300多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萬億元,重點投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基礎設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等城市更新領域。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對經濟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時還支持了一批符合條件的重要行業、重點領域民間投資項目。李超&&,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各地方和有關中央企業推動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前三季度的成績,為順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最近,一些國際經濟組織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10月最新預測都將我國2025年經濟增速較4月預測大幅調高0.8個百分點。

  “隨着各項政策持續落地見效,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李超説。(記者 孔德晨)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