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超30萬億元——金融支持實體力度保持穩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9 07:20:56
來源:經濟日報

前三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超30萬億元——金融支持實體力度保持穩固

字體:

  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合理增長、人民幣貸款保持較高增速……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隨着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用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保持穩固。

 直接融資更加暢通

  9月末,M2餘額335.38萬億元,同比增長8.4%,在上年同期高基數背景下,仍保持較高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37.08萬億元,同比增長8.7%,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09萬億元,同比多增4.42萬億元。

  “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持續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今年以來,政府債券發行提速,企業發債和股權融資渠道也更加暢通,直接融資對社會融資規模的拉動作用明顯。其中,政府債券對社會融資規模發揮主要支撐作用,前三季度政府債券凈融資11.46萬億元,同比增加4.28萬億元,特別是國債和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進度較快,對擴內需、保民生、防風險、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受益於政策端對科創債、民企債的支持力度加大,疊加發債利率處於低位,企業發債融資增多。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前三季度,貸款規模保持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70.39萬億元,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4.75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3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3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4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5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29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752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121億元。

  據市場分析人士測算,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影響後,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速在7.7%左右。“9月份重點行業擴張和消費貸貼息政策落地等因素為信貸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企業貸款保持良好增勢,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等重點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記者了解到,一家國有大行分行今年以來製造業貸款在公司貸款中佔比過半,其中多數是製造業中長期貸款,能夠有效匹配製造業企業技術升級的長周期需求,為行業發展提供穩定的信貸資金支持。同時,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務、物流、環境保護等領域,助力緩解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本金不足問題,也帶動了相關配套信貸資金的增長。

  政策紅利加快釋放

  在融資需求得到有效釋放的同時,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9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溫彬認為,今年以來,貸款利率持續處於低位,説明信貸資源供給總體充裕,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滿足度比較高。同時,隨着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有序推進,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更加公開透明,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9月份,個人消費貸貼息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開始實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動消費貸款需求進一步釋放。同時,近期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相繼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帶動房地産市場成交量有所上行,個人住房貸款需求相應回暖。數據顯示,9月份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25個基點。

  “當前,內外部環境呈現企穩向好態勢,企業經營、居民消費、進出口等出現更多積極變化,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基礎有條件。”王青&&,四季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強的支持力度,財政政策也在積極發力,前期推出的促消費、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將逐步顯現。近期産業政策實施力度也在加大,對投資持續形成支撐。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産業升級穩步推進,實體經濟供求關係有望更加均衡,經濟循環也將更加順暢。(記者 勾明揚 姚進)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