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鏈”成勢,北方最大保稅區“飛”出新高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10:01:4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聚“鏈”成勢,北方最大保稅區“飛”出新高度

字體:

  從空客歐洲外首條總裝線落地,到50余個重點配套項目串珠成鏈;從實現航空製造“從0到1”的突破,到依託産業優勢發力低空經濟新賽道……渤海灣畔的北方最大保稅區天津港保稅區,依託海空兩港區位優勢和大項目牽引,走出了一條航空産業發展新路——這裡已匯聚超400個航空産業鏈項目,正蓄力打造成為我國航空産業新高地。

  這是空客天津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新華社發(空中客車供圖)

  龍頭牽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上個月,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項目迎來重大節點:單體面積達4.4萬平方米的209總裝廠房竣工交付。這標誌着空客二線項目達成重要階段性目標,為項目今年整體竣工奠定了基礎。

  繁忙的工地,是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騰飛的縮影。2008年正式投産的空客A320天津總裝線,是空客在歐洲以外的首條總裝線,當前已同時具備空客單通道、雙通道飛機的生産能力。截至目前,空客天津已累計交付超800架飛機,預計今年將交付A320飛機75架。

  在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航空産業發展局副局長陳鳴看來,空客總裝線項目不僅是天津港保稅區乃至天津的産業名片,也推動了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發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今年7月,空客與中航西飛旗下西飛國際航空製造(天津)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啟動A321機身系統裝配工作。空客全球執行副總裁、空客中國首席執行官徐崗介紹,全新啟動的A321機身系統裝配項目,拓展了雙方在空客單通道飛機製造領域的合作範圍。

  15年前,西飛國際航空製造(天津)有限公司落戶天津港保稅區,逐步實現了空客天津總裝A320系列飛機機翼的中國製造和機身裝備系統的本地交付;2012年和2022年,空客短艙發動機核心供應商美國柯林斯宇航和法國賽峰相繼落戶,實現了空客天津總裝A320系列飛機短艙的100%在津配套;PPG、古德里奇、航空工業津電、安達維爾等一批項目逐漸充實産業配套……

  一個個項目,標記着天津港保稅區打造我國航空産業新高地的腳步。當前,依託空客和天津合作,已有50余個航空重點項目落戶天津港保稅區,初步形成大飛機産業配套集群。

  除民航客機外,作為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舉辦地,直升機也是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的重要組成。以天津港保稅區與航空工業的合作為例,二者不僅共同推動了空客項目順利實施,也助力天津港保稅區在直升機研發和製造中取得新進展。

  2023年,由航空工業研製的四噸級先進雙發多用途直升機“吉祥鳥”AC332在天津港保稅區騰空而起,圓滿完成全狀態首次飛行。這架完成首飛的AC332直升機在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航空工業天直完成總裝,實現“津産”。

  當前,天津港保稅區正與航空工業哈飛共建航空工業民用直升機産業基地項目和哈飛民用直升機研發中心項目。該研發中心是航空工業在津的第二個民用直升機研發中心,對強化天津民機研發能力、進一步打造民用直升機産業化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6月18日,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內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停機坪對飛機進行保稅維修。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聚“鏈”成勢:營造“從1到100”的生態

  走進距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僅一墻之隔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各色涂裝的飛機令人目不暇接。三期機庫共9個機位全滿,機庫門口還有不少飛機正在排隊等待入場。

  “這是即將交付的一架客改貨空客A320。”公司商務部經理亓曉強介紹。天津海特目前手持超10多架次空客A320、A321客改貨訂單,産線排期已至3年以後。

  作為一家已落戶天津港保稅區10餘年的企業,天津海特已成長為我國最大的民營第三方飛機大修及改裝基地。

  2019年,憑藉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海特完成了全國首單飛機保稅維修業務。“天津港保稅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通關便利化措施、跨境資金流動便利以及國內首創的保稅維修政策等舉措,顯著降低了我們的運營成本,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亓曉強説。

  目前,天津港保稅區已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飛機維修産業集群,自貿政策功能更讓打造“航空港灣”的願景愈發清晰。區內的一批優質企業聚集讓産業名片熠熠生輝:龐巴迪公務機維修中心是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在國內唯一的直營維修基地,古德里奇航空結構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飛機發動機短艙、反推進器維修企業,此外還有中航錦江、航大雄英等一批頗具潛力的直升機維修企業。

  除了在飛機製造領域打造競爭力,依託機場區位和航空産業配套項目集聚優勢,天津港保稅區航空全産業鏈搭建日益完善,産業生態愈發健全。陳鳴介紹,目前,天津港保稅區已形成航空製造、航空維修、航空服務、航空物流四大産業集群,從業人數超過1.5萬人。

  在天津港保稅區的航空産業版圖中,一批坐擁行業第一、全國首個技術的高技術産業也正冉冉升起。

  走進安勝(天津)飛行模擬系統有限公司模擬機大廳,一架架飛機模擬駕駛艙整齊排列。進入一架1:1複製真實飛機的駕駛艙,隨着機器啟動,記者猶如置身機場跑道之中,伴隨飛機起降、顛簸等過程中的失重感,體驗“開飛機”。

  安勝公司是我國第一家能夠同時為波音和空客主流窄體機型設計、認證和交付D級全動飛機模擬機的本土培訓設備製造商。扎根保稅區11年來,安勝公司已經累計交付7架模擬機,服務35家航空公司,培訓飛行員超過3500名。

  “保稅區聚集了多家産業上下游企業,我們業務開展很便利,保稅的政策優勢也幫助我們節省了不少成本。”公司副總經理曹棟説。

  深厚的産業底蘊和健康的産業生態正助推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十四五”期間,天津港保稅區共完成航空産業註冊項目420余個,其中重點航空項目註冊63家。

  向新求質:打造“從1到N”的航空産業新高地

  不久前,由飛馬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V1,成功攀升至海拔6000米的雪域之巔,完成了階梯式高海拔飛行測試任務。“未來,無人機有望在高海拔遙感測繪、應急通信中繼、高原物資投送等關鍵領域發揮實戰能力。”天津飛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姚娜説。

  扎根天津港保稅區10年來,飛馬機器人瞄準低空測繪賽道,已經形成了自主可控的無人機全棧技術優勢,生産無人機數量近9000架,服務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飛行里程達到了510萬公里。

  去年被業界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各類政策密集&&。擁有完善的航空運輸網絡和航空産業集群的天津港保稅區,具備良好的低空經濟發展基礎。去年8月,《天津港保稅區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提出努力將保稅區打造成為全國一流低空産業聚集區和低空經濟發展先行區的目標。

  一系列惠企政策&&同時,天津港保稅區還積極爭取國家和天津市在空域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支持,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借助政策東風,飛馬機器人發展駛入快車道。“無人機行業仍屬於新興行業,作為創業企業,我們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的産品。”姚娜説。

  同樣加碼低空經濟的還有安勝公司。隨着低空經濟的發展,各類eVOTL(電動垂直起降器)猶如雨後春筍,但相關駕駛員緊缺成為eVOTL“飛好”的一道門檻。憑藉在大飛機模擬機領域形成的優勢,安勝公司在2021年開始切入低空經濟賽道,研製eVTOL倣真相關産品。

  “公司目前專注於eVTOL主機廠適航符合性驗證和未來培訓解決方案,已和多家主機廠達成了合作。”曹棟説。

  去年7月,臨港控股獲批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165.3平方公里低空空域使用權,獲批空域包含化工園區巡檢、海岸線巡檢及救援、環境監測等多種無人機飛行應用場景,低空空域飛行高度已提高至300米。這標誌着臨港區域低空産業發展基礎實現全新升級,天津港保稅區低空産業布局實現新突破。

  無人機在海岸線開展巡檢作業、海上&&物資配送、海洋載人特色文旅……截至目前,臨港控股已經探索了多個海洋特色“低空+”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臨港控股還提升改造天津港保稅區飛行服務中心,自投入運行以來,已接待10余家無人機企業到場試飛測試,目前已完成約2400架次試飛測試任務;新建3600平方米eVTOL起降場,引入eVTOL測試取證服務。

  聚焦直升機、無人機、新型航空器等細分領域,天津港保稅區已初步形成涵蓋總裝、部附件生産、運營、維修、貿易、會展、服務等領域的低空經濟全産業鏈。“未來,保稅區還將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産業鏈,在空域管理、適航申請、應用場景等多個領域,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推動低空産業高飛。”陳鳴説。(記者毛振華 梁姊 李亭)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