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一線觀察:金價這麼高,到底誰在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4 13:51:52
來源:新華網

消費一線觀察:金價這麼高,到底誰在買?

字體: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閆雨昕)截至發稿,現貨黃金(倫敦金現)盤中報4143美元/盎司,再創新高。周大福、周生生、千葉珠寶等多個品牌足金飾品價格突破1200元/g,對比國慶假期前國內金飾克價累計上漲超過80元,年內漲幅近50%。

  即便金價接連攀升,年輕消費者的購金熱情依舊不減。

  10月11日,北京某商場內黃金品牌的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着當日金價等信息。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攝

  當年輕人成買金主力

  “編繩款的古法手鏈最近賣得特別好,很多95後、00後都選它。”北京西單君太某黃金品牌銷售人員向顧客介紹。該店專設櫃&陳列輕量金飾,旁邊的電子屏播放着當日金價。

  黃金的消費理念已經發生改變,悅己、存錢兩不誤,代表了當下不少年輕人的消費心態。正在選款的95後顧客李女士直言,購金是“給自己的‘雙節’禮物”。“以前覺得黃金老氣,現在設計不一樣了,這款2克多的游戲IP主題吊墜,搭衛衣毛衣都合適。”

  這種新趨勢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同樣明顯。小紅書上,“黃金搭配”話題下的筆記超過10萬篇,年輕人分享着如何將傳統金飾融入日常穿搭。黃金正從保險櫃裏的投資品,變成年輕人展示個性的時尚潮品。

  “最近看金價一直漲,把閒錢換成喜歡的黃金款式挺好的。以後要是金價再漲,也相當於攢了筆錢,就像‘消費又儲蓄’。”消費者劉女士説。

《2025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年輕群體金飾擁有率顯著提升。《2025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提到,18-24歲消費者的金飾擁有率高達62%,5年前僅為37%。

  “當前黃金消費主力轉向年輕人,需求也從單一保值變得多元,輕量化、有審美內涵的金飾更受歡迎。”艾媒諮詢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分析師張毅&&。

  都愛買什麼金飾?

  “現在最受歡迎的是1-3克的小件金飾。”北京天雅珠寶城銷售人員指着櫃&裏的聯名款介紹,“年輕人喜歡它們的設計感,而且單件價格不高,容易入手,日常佩戴或收藏都合適。”

  記者注意到,這些小巧精緻的金飾往往採用“一口價”銷售,打破了傳統“按克計價”的模式,是時下最受歡迎的産品類型。

  國信證券在報告中稱,黃金飾品消費自去年以來出現顯著新趨勢,高毛利“一口價”産品佔比提升。如周大福2025財年“一口價”黃金産品營業額同比增長105.5%;六福集團2025財年黃金及定價黃金類毛利率27%,同比增加6.3個百分點,業績受益於金價上漲及“一口價”黃金飾品佔比提升。

  從形式來看,IP聯名、古法工藝黃金的持續爆火,撐起了黃金飾品的高溢價。

  與熱門動漫、影視、游戲IP聯名的“黃金穀子”,成為諸多黃金品牌搶注的對象。在北京中海大吉巷某黃金品牌門店,“雙節”期間,三麗鷗聯名黃金飾品被擺放在門口的最顯眼處,前來詢價的消費者絡繹不絕。銷售人員為記者展示的多款單品中,有的折算成克價比當日金價高880元。“溢價主要來自IP授權費和定制化工藝成本。”該品牌銷售人員解釋。

  古法黃金同樣受到青睞。世界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古法金飾品自2019年起便迎來市場爆發期,並在過去五年中持續增長。到2023年,古法金飾品在國內金飾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已達到35%,成為僅次於普通足金飾品的第二大黃金飾品子品類。

  比如靠“古法工藝”“中式審美”出圈的老鋪黃金,即便今年2月、8月兩次漲價,消費者依然“買賬”。北京SKP商場老鋪黃金專櫃銷售人員小周介紹,單品價格多在1至6萬元之間,根據工藝和結合材料的不同,換算成克價約在1200到1700元,小克重産品單克的價格甚至超過2000元。

10月13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網站截圖。

  金價飛漲,企業受益嗎?

  數據顯示,國際金價過去6年上漲約4倍。原料成本上升,讓企業端盈利承壓,一些企業將主要業務投向IP黃金和高端古法黃金。

  9月20日,北京某商場內消費者正在老鋪黃金櫃&挑選金飾。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攝

  前者靠IP吸引年輕人,後者憑工藝突破傳統定價。這樣的發展方式,能否長期持續?

  有觀點認為,IP消費人群畢竟小眾,且熱度“來得快涼得也快”,一旦綁定的IP降溫,聯名黃金價值也會縮水。此外,黃金原材料成本佔比高,貨幣屬性讓消費者習慣“按克計價”,“IP+黃金”的經營模式仍有待長期檢驗。

  “尤其要考慮金價下跌的情況。”深圳城市職業學院珠寶學院院長王驚濤分析,現在金價一直處於上漲態勢,消費者對溢價産品的接受度或許還能維持,若金價下行,消費者對“保值”會比較敏感。即便一些品牌憑藉複雜工藝、品牌效應取勝,也可能面臨消費反饋波動。

  “現在只有少數企業具備成熟的創新與溢價能力,多數企業還需在工藝研發、品牌運營上持續投入,構建多元價值體系,才能在金價波動中穩健發展。”張毅説。

  從長期發展來看,張毅認為黃金品牌可從三個方向發力。“一是産品創新,通過融入國潮元素、非遺工藝升級打造差異化;二是明確定位,或深耕細分垂類,或做高端品牌;三是優化營銷渠道,鞏固‘線下門店+線上電商’,精準捕捉潮流、引導消費場景。”

  王驚濤補充道,數智化轉型是降本的關鍵。“深圳頭部企業已布局首飾AI設計、CNC加工(計算機數字化控制的精密機械加工技術)、3D建模+3D打印等,並實現了24小時‘黑燈工廠’生産,既降低人工成本,還能提升工藝精度,為産品溢價提供技術支撐。”

  “雙節”熱潮退去,但消費理念的變化與行業創新仍在持續。對黃金品牌而言,如何在金價波動中抓住年輕人需求、構建可持續盈利模式,仍是需要回答的課題。(參與報道:李慶招)

【糾錯】 【責任編輯:趙宇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