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各地文旅升溫、消費活躍,用電需求持續攀升。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國家電網經營區日均調度用電量達190.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6%。依託跨區域能源通道與重點綠電項目協同發力,清潔電能為節日電力保供築牢“綠色屏障”。
在新疆,綠電開發與外送雙線並進。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高效運轉,通過“光伏發電制氫儲電”模式解決棄光問題,自2023年6月投産以來累計發電7.5億千瓦時、生産綠氫約1.6萬噸。5條疆電外送通道節日“不打烊”,將當地煤炭、風光資源轉化為電能輸往22個省份,累計外送電量超9600億千瓦時,其中綠電佔比達1/3,有力保障華東、華中、華南等地用電需求。
冀北地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直工程成為綠電進京“主力軍”。節前,國網冀北電力技術人員通過“虛擬實驗室”工程完成20次設備性能試驗,模擬8類複雜工況,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以來該工程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電1.44億千瓦時,累計輸送量已達479億千瓦時。
作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寧夏以綠電賦能算力産業,將綠電就地轉化為綠算。在寧夏中衛西部雲基地,“光伏+儲能”技術實現綠電與算力高效互補,服務器以清潔電能為動力支撐節日出行的路程規劃、酒店預訂等算力需求。2024年該基地綠電使用量達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佔總用電量的46%;預計2025年綠電佔比將提升至82%,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15萬噸。
節日期間,國家電網超17萬名施工人員堅守一線,穩步推進2200余項輸變電工程及38項抽蓄工程建設。從大漠戈壁到江河之畔,一條條能源大動脈不僅點亮萬家燈火,更以綠色動能驅動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