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拉美手記丨蒂亞瓦納科衰落的啟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7 09:43:05
來源:新華網

行走拉美手記丨蒂亞瓦納科衰落的啟示

字體:

  新華社拉巴斯10月6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丨蒂亞瓦納科衰落的啟示

  新華社記者趙凱 孟宜霏 劉宇辰

  每年南半球的冬至清晨,玻利維亞土著艾馬拉人都會守候在蒂亞瓦納科古城遺址。寒風凜冽,他們雙手舉過頭頂,“觸摸”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在蒂亞瓦納科陶瓷博物館,蒂亞瓦納科考古學、人類學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貢薩洛·胡利奧·肖克向記者講述了這座古城往日的輝煌。他説:“蒂亞瓦納科不僅是玻利維亞,也是整個南美洲最重要的遺址之一。”

  蒂亞瓦納科古城遺址坐落在阿爾蒂普拉諾高原上海拔3800多米、瀕臨的的喀喀湖南岸的高地,距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約70公里。這裡曾是蒂亞瓦納科古印第安文化的精神與政治核心,其輝煌延續千餘年,在200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

  展櫃中陳列的陶器、金器以及已滅絕魚類的遺存,為人們拼湊出這座古城的生活圖景。其中,一支由美洲駝骨製成的五孔骨笛尤其引人注目。它曾在盛大的宗教和慶典儀式上傳遞虔誠與敬畏,與中國賈湖出土的骨笛遙相呼應,展現出人類文明跨越時空的相通與心靈共鳴。

  走在中心區域,阿卡帕納金字塔、半地下神廟等建築遺跡依稀可見,著名的太陽門矗立於碧空如洗的蒼穹之下。太陽門由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相傳秋分清晨,第一縷光會從門洞中軸線精準射入。

  據玻利維亞文化學者文塞斯勞·馬爾克斯介紹,當時的人們在的的喀喀湖盆地開闢了&田系統,交錯分佈的溝渠為&田提供了灌溉水源和肥沃淤泥,收穫的農作物供應密集的人口,讓以蒂亞瓦納科為中心的文化遠播四方,鼎盛時期其影響範圍包括玻利維亞西部、秘魯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和智利北部的廣大地區。

  然而,歷史並非只有輝煌。據古湖泊學和考古記錄顯示,公元1000年前後,蒂亞瓦納科及其領地遭遇過大旱,的的喀喀湖水位驟降十余米,大片農田因此失去水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李默然指出,環境危機可能加劇了蒂亞瓦納科內部社會政治壓力。農業産量下降導致資源稀缺,或引發內部衝突並擾亂整個社會的貿易網絡,導致蒂亞瓦納科在12世紀上半葉走向崩潰。

  英國人類學家布萊恩·費根在《氣候變遷與文明興衰》中指出,傳統的農耕知識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可惜的是,在人們能夠將其應用到正在變暖的世界中去之前,這些知識中的大部分正在消失。如果不吸取過去的教訓,人類就將面臨危險。

  馬爾克斯告訴記者,蒂亞瓦納科不僅是一段被歷史塵封的考古遺跡,更是當下生活的一部分。“8月是艾馬拉人祭拜大地之母等神靈的時節,人們通過儀式表達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這種延續至今的傳統,成為連接古代與當代的重要紐帶。”

  蒂亞瓦納科考古學、人類學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肖克説,今天在遺址現場和博物館中所能看到的,僅佔整個蒂亞瓦納科遺跡的約5%,其餘約95%仍靜靜埋藏在地下,等待未來的發掘與研究。這不僅意味着後代學者肩負着巨大的學術使命,也昭示着人類文明探索的廣闊前景。

  李默然認為,研究和保護蒂亞瓦納科等古跡有助於保存歷史記憶,展現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促進跨文明交流互鑒,並為當代社會提供寶貴的智慧與啟示。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