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企業負擔減下去 監管效能提上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8 07:43:39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企業負擔減下去 監管效能提上來

字體:

  “危險廢物標誌標牌需要更新成最新樣式”“精餾塔釜、原料液位計排液口未按規定設置雙閥或進行單閥封堵”“其他檢查事項未發現問題”……近日,浙江省衢州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來到轄區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現場檢查後,當場反饋結果。

  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發布。3月以來,司法部部署開展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行政執法突出問題,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讓企業“放心幹事、安心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與此同時,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個百分點。“行政檢查的次數下降了,但發現問題率提高了,這表明行政檢查的精準度和質效大幅提升。”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規範行政執法要堅持嚴格依法,真正把該減的減下去、該管的管到位。

  如何既破解“亂檢查”突出問題、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又發揮行政檢查作用,引導企業依法開展經營活動,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公共秩序?近日,記者在北京、浙江、江蘇等地,探訪執法部門如何優化涉企檢查方式方法,開展精準施策。

  針對“九龍治水”,實施“綜合查一次”

  只進一次門,能查多項事

  “總體經營情況良好,但要防範杜絕園區內電瓶車違規充電問題。請您簽字確認。”在浙江金勵環保紙業有限公司,聯合檢查組執法人員對企業檢查後提出整改意見。

  此次檢查歸併“同一類檢查對象”,由浙江省龍游縣應急管理部門發起,發改、住建等部門共同參與,改變了以往各職能部門分別檢查、多頭查、重復查的狀況。

  “以前這家查完那家查,給出的整改意見還互相‘打架’。”該公司負責人施女士&&,“現在檢查次數少了,哪需要改、怎麼改也明明白白,讓我們感到很安心。”

  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當地不僅在檢查上做減法,還在服務上做加法。

  8月11日,在龍游縣餐飲開業“一件事”&&裏,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同時接收到由縣市監局推出的“縣東華街447號擬開早餐店”信息。

  當天下午,3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來到這家店進行實地察看,現場對申請開辦經營人尹先生進行油煙排放、排污許可證辦理相關事項指導和提醒。

  “開業要準備的事情很多,多個部門主動上門服務,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尹先生連連稱讚。

  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近年來,浙江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構建完善了統籌檢查計劃、“綜合查一次”等一系列制度,年度檢查總量大幅下降,企業負擔明顯減輕。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7年,‘綜合查一次’機制更加健全,部門、層級、領域年度聯合檢查實施率力爭達到80%以上,非現場檢查佔比逐年提高,現場檢查總量持續下降。”浙江省司法廳有關負責人&&。

  為探索解決執法主體多、權責交叉、多頭執法等難題,當前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推行“綜合查一次”改革。

  湖南省長沙縣有各類企業近8.8萬家,民營經濟活躍。

  “每年3月底前,我們都會編制涉企檢查計劃,報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後,按照計劃開展。”長沙縣行政執法局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專班負責人介紹,除了計劃執法和投訴舉報、轉辦交辦等途徑實施的檢查事項外,執法人員要堅決做到無事不擾企。

  在湖南,長沙縣率先公布縣級涉企行政檢查主體清單,確認70個法定行政檢查主體,891項檢查事項、579項年度檢查計劃全部公開公示,企業看得明明白白,“查什麼、誰檢查、何時查”一目了然。

  “加強行政執法主體管理,從源頭上防止越權執法。”長沙縣司法局有關負責人&&,當地還通過推行“綜合查一次”制度,在危險化學品、非法集資等11個重點領域,工程機械企業、超級市場零售企業等八大行業實行跨部門聯合檢查,最大限度減少重復檢查。今年1—6月,全縣涉企行政檢查2061次,同比降幅超71%。

  防治“大水漫灌”,推行分級分類監管

  不搞一刀切,提升精準度

  “自從推行企業分級分類監管,公司迎檢的時間大大縮短!”站在忙碌的生産車間裏,山東碧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胡順廣輕鬆地説,前些年,迎檢就像“趕考”,各部門“無差別檢查”,有時一天接待好幾撥。

  往年讓企業頭疼的“趕考”,如今有了大變化。今年以來,山東省莒南縣推動監管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各行政執法部門根據企業風險等級、信用評價和歷史監管記錄等數據指標,將企業按風險從低到高確定為A、B、C、D四個等級,編制形成全縣企業分級分類監管清單。

  “與分級分類結果對應的是差異化監管模式。”莒南縣司法局有關負責人&&,比如對A級企業,就實行“非舉報不現場檢查、非異常不主動打擾、非必須不增加負擔”的監管方式,而對D級企業則要重點監控、專項必查,檢查頻次、抽查比例也要相應提高。

  “我們公司無違規記錄、風險較低,現在檢查頻次比以前少了一半還多。”胡順廣説,“分級分類監管讓我們感受到信任,也更有信心把企業做大做強。”

  山東在規範涉企行政檢查中,要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綜合考慮法律法規規定、監管目的、信用情況、監管對象特點等因素,形成分級分類監管標準體系並開展差異化監管。“今年以來,山東全省在入企行政檢查數量壓減30%以上的同時,實現了問題發現率穩步提升,涉企檢查更加精準高效。”山東省司法廳有關負責人&&。

  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高風險領域“重點盯防”。

  “該嚴則嚴、當寬則寬。針對食品安全、安全生産等高風險領域,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守牢公共安全底線,不能因減負而放鬆監管。”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章志遠&&,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既要遏制擾企無實效的亂檢查,也要堅守法治底線,避免一刀切,防止該查不查、該嚴不嚴。

  “我市市場監管部門用AI識別對供餐單位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可視化管理。”北京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北京陽光餐飲”風險管控&&內嵌餐飲違法行為AI識別預警功能模塊,可將識別到的疑似違規行為推送至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如果一企業一年內被判定存在違規行為超過兩次,從第三次開始市場監管部門將對其開展全方位的現場檢查。”

  今年前6月,北京市納入“無事不擾”清單企業數量累計達到23.1萬戶,已超過全市企業總量的10%。同時,北京市持續深化“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目前已有3023戶企業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違反守信承諾、涉及嚴重違法失信等情形,被移出清單並加強監管。

  強化數字賦能,執法監管更智慧高效

  干擾最小化,效能最優化

  “嘀”!一聲清脆的掃碼音後,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某食品企業負責人唐先生的手機屏幕上,清晰顯示出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的姓名、證件編號、照片、本次檢查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權利義務。

  “以前只知道是來檢查,現在主動亮證,我們能知道誰來檢查、檢查什麼、標準是什麼,不僅省去很多溝通成本,心裏也更踏實了。”唐先生感慨地説。

  依託“粵政易”和“粵執法”&&,廣東創新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方式,廣泛推行涉企行政檢查“亮碼入企”制度。執法人員須主動“亮”電子執法證,監督人員實時掌握定位信息,企業可掃碼驗身份、行使監督權,全過程留痕可溯。

  “‘亮碼檢查’給了企業、商戶拒絕不合理行政檢查的底氣,執法監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博羅縣司法局負責人説。

  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廣東不斷總結數字化線索排查經驗,着力開發“粵執法”中數據匯集分析、排查預警等功能,助力涉企行政檢查“無感定位、全程監督”,最大程度防止檢查擾企、傷企。

  科技賦能,不僅讓執法曬在陽光下,而且帶來檢查效能大幅提升。

  暑假期間,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的河下古鎮,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古鎮沿街“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産經營場所眾多,消防壓力大。

  在淮安市消防救援局的推動下,河下古鎮安裝了智能感煙探測報警器和高空瞭望系統。一旦探測到火災煙霧,報警信號就會傳送到消防執勤點的智慧雲服務系統,同時店舖&&人和消防執勤點值班人員也會收到提示短信,聯動到場處置。高空瞭望系統可主動識別可視域範圍內的煙火情況,為消防監督管理、滅火救援提供技術支撐。

  “有了它,相當於加了一道安全鎖,我們心裏踏實多了。”一家咖啡店的負責人陳欣指着店內的智能感煙探測報警器説。

  近年來,淮安不斷運用信息技術推進消防監管力量精準投放,依託119指揮中心建設消防設施聯網監測系統,實現對接入企業的消防設施運行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報警處置及統計分析,讓企業安下心來抓生産。

  安徽依託“安徽碼”&&開發建設“行政檢查碼”,形成“發起任務—亮碼檢查—評價反饋—督促整改”的閉環機制;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通過“污染源自動監控動態管控系統”與“甘肅省用電智能管控&&”等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對超標排放等問題實現“秒級響應”,讓環境違法“小動作”無處藏身……

  各地強化智慧監管,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着力平衡好嚴格檢查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高智能的執法信息&&,能夠有效平衡‘無事不擾’與‘有效監管’的關係。”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曹鎏&&,新技術手段的充分運用,讓涉企行政檢查更好統籌、分級分類監管更加精準、企業和群眾監督更加方便,以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記者 張璁 亓玉昆)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