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丨積極履責 造福“三農”——我國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0 17:14:43
來源:新華網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丨積極履責 造福“三農”——我國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觀察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積極履責 造福“三農”——我國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觀察

  新華社記者古一平、許舜達、熊嘉藝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助力農業生産,帶動農民增收……記者採訪發現,廣袤田野上,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對農業生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化肥要麼水溶性好,作物吸收快但是肥效短;要麼肥效長,但是見效慢耽誤農時。

  河北硅谷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産有機化肥為主的民營企業,公司研發了有機硅功能肥,打破了肥料水溶性與緩釋性矛盾,實現作物高效吸收和營養長效供給。“我們研究發現,有機硅功能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性,緩解因化肥過量使用導致的土壤問題。”硅谷肥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還將持續研發創新,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硬核”動力。

  紅色、黃色、咖啡色……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謝徑安”村的村貨店裏,五顏六色的番茄擺滿了展&。

  “謝徑安”的全稱是“謝徑安·傳化農創村”,由謝家、徑游、安山三個村落組成,是蕭山區政府與浙江民營企業傳化集團攜手共建的鄉村振興項目。

  徑游村黨支部書記謝銀火介紹,過去,“謝徑安”村裏大部分年輕人選擇進城發展,村裏不少農田、房屋和公共服務設施閒置,村集體經濟相對落後,人均收入一度僅為全區平均水平的一半。

  2021年5月,擁有20多年農業發展經驗的傳化集團扎根於此。集團將鄉村振興的重心放在“科技立村、産業立村”上,積極引進科技力量,推動傳統農耕從“看天吃飯”向“智慧種田”轉變。

  以村裏熱銷的小番茄為例,在研發育種上,傳化集團與10多家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了100多個番茄品種的選育,篩選出優良品種進行推廣;在種苗繁育上,“謝徑安”數字種苗工廠內自動化播種、智能催芽、數字育種等技術應用,大幅提升了種苗繁育效率;在品種推廣上,“謝徑安”將優質番茄種苗和種植技術,提供給家庭農場進行種植推廣。

  據統計,“謝徑安”運營以來,已吸引39家企業入駐,新增年産值超1億元,直接帶動村民增收超1500萬元,3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65萬元,為村民提供公益服務超1.6萬人次。

  傳化集團的實踐,是不少民營企業以科技與産業力量,助力山鄉巨變的縮影。此外,民營企業還積極參與聯農帶農機制建設,與方方面面一道,將力量匯聚於鄉村。

  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車崗鎮,群山環抱。

  在當地的雲卓面養殖小區,一幢幢現代化養殖欄舍整齊排列,欄舍內肉雞養殖井然有序,添料、加水、控溫……自動化設備24小時運轉,集約又高效。記者了解到,2024年,該養殖小區出欄肉雞約113萬羽,産值超過2600萬元。

  “從零基礎開始養雞,一年賺了20多萬元。”雲卓面養殖小區農戶余文讚説。

  “養殖小區有技術員,如果遇到問題,技術員會提供專業指導,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余文讚告訴記者,養殖小區採取“政銀企村”模式,企業建設場地,提供專業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同時承擔市場風險,銀行提供助農低息貸款,村集體通過出租土地、入股等獲得穩定收入,農戶則參與其中,獲得飼養收益。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一模式的積極參與者。數據顯示,近年來,這家民企在雲浮市參與的16個相關項目,通過建立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助力雲浮市522個行政村實現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5萬元,還通過配套服務業提供了6000多個就業崗位,讓不少村民得以在家門口上班。

  鄉村振興路上,許許多多民營企業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拿出“真金白銀”投入“三農”事業。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每年為農戶提供扶持資金超10億元,每年為養殖戶投入培訓經費1500萬元;青海奔盛草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土地改良方式和種植技術,推動荒漠化鹽鹼地改造,為周邊村集體和村民每年帶來各項收益700多萬元……

  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將根係深扎鄉村沃土,既從這裡汲取發展養分,也反哺這片土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民營企業正以實幹與擔當,與“三農”同頻共振,讓廣袤鄉村在時代浪潮中煥發無限生機。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