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時|全球競逐AI智能體賽道 商業落地路徑漸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09:4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科技未來時|全球競逐AI智能體賽道 商業落地路徑漸明

字體:

  當前,AI智能體(AI Agent)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熱詞,國內外科技巨頭、初創企業紛紛加快布局。國際知名信息技術研究和諮詢公司Gartner將AI智能體列為2025年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之一。

  什麼是AI智能體?通俗來説,AI智能體就像一個有智商、能理解、會行動的“小助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對記者&&,AI智能體由感知、決策、行動三個核心模塊構成。形象地説,感知模塊是AI智能體的“五官”,負責從外部世界收集信息;決策模塊是AI智能體的“大腦”,基於感知模塊提供的信息進行思考、推理、規劃,並最終做出決策;行動模塊是AI智能體的“手腳”,負責執行決策模塊輸出的指令,將抽象決策轉化為具體行動。

  既然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智能體與大模型有什麼&&和不同?浪潮雲總經理助理尹萍介紹,大模型如同一個知識淵博的“大腦”,但需要人提出問題“指揮”它思考,本身沒有直接的行動能力;智能體則像一個有大腦、能感知環境、動手做事的“人”,可以收集信息、觀察周圍,用“大腦”分析後,決定是否要執行某個動作。“比如,在車內詢問如何到達某地,大模型會給出導航路線。而自動駕駛汽車裏的AI智能體則可以根據路況信息做出行駛方向和速度的決策,通過控制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等部件來執行駕駛操作。”

  栗蔚&&,大模型是AI智能體的基座,如同AI智能體的“大腦中樞”,是構建AI智能體決策模塊的核心根基,而AI智能體則為大模型賦予了“行動的肢體”。

  當前,隨着國內外企業的紛紛布局,AI智能體産品的創新十分活躍。Google、Amazon、OpenAI等國際巨頭均已推出AI智能體相關産品。國內的百度、阿里、字節跳動、智譜AI、Monica等科技公司也在快速迭代AI智能體産品與解決方案。

  AI智能體何以快速發展?

  百度文心智能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大模型的能力持續躍升,在長文本理解、圖文與音視頻的多模態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為AI智能體提供了強大的語言理解、知識推理和多模態處理基礎。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升級,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市場對“端到端自動化”“個性化服務”的需求激增,用戶不再滿足於“對話式AI”,而需要“能辦事的AI”。此外,MPC(模型上下文協議)等標準協議降低了AI智能體開發門檻,推動開發者等多方參與者投入生態建設。

  從政策驅動角度來看,我國大力支持AI智能體開發和應用,北京、上海等多地&&智能體專項政策,通過模型券、算力補貼等形式鼓勵智能體發展。

  目前,AI智能體已滲透至電信、製造、金融、政務、能源、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據市場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AI智能體市場將從2024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47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44.8%。

  快速發展的AI智能體帶來了哪些改變?

  “從文心智能體&&目前的實踐與探索來看,AI智能體正在從‘內容生産中樞’蛻變為‘行業服務引擎’。”百度文心智能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百度聯手黃山旅游景區構建了“真人嚮導+數字人”的創新模式,導游的“數字人分身”可以完成個性化行程推薦、用戶留資和旅行社對接,實現服務體驗與轉化效率雙提升。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AI智能體開始應用於各行各業,帶來了生産力的提升和企業運營管理方式的悄然轉變。在電商領域,AI智能體可以根據用戶的購買歷史和瀏覽行為,生成個性化的商品推薦。面向工業生産,AI智能體可讓産能調度速度提升數倍。

  根據德勤預測,到2025年,將有25%的企業部署生成式AI驅動的智能代理,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0%。

  “伴隨技術融合加速,AI智能體將與物聯網、邊緣計算、AR/VR等技術深度融合,催生更多創新應用。同時,AI智能體將具備更強的多模態能力,能夠處理文本、圖像、音頻等多種數據類型,提供更直觀和動態的交互體驗。”尹萍説。

  在栗蔚看來,隨着人工智能産業重心加速向落地應用遷移,2025年將成為AI智能體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關鍵轉折點。目前,AI智能體行業尚未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與評估體系。長遠來看,AI智能體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隨着行業規範與標準化體系的逐步建立,AI智能體正加速落地賦能産業,釋放出強大能量,推動人工智能邁向新高度。(記者 郭倩)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