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新”觀察|“真金白銀”利好不斷 房企融資環境改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4 10:19: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房地産“新”觀察|“真金白銀”利好不斷 房企融資環境改善

字體:

  金融支援房地産融資“真金白銀”舉措不斷落地。記者5月23日獲悉,萬科與招商銀行等頭部金融機構簽訂協議,獲得200億元銀團貸款,截至目前已到賬100億元。截至5月16日,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經建立了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金額已達到9350億元。

  自1月下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以來,融資協調機制已在全國多個城市快速鋪開。

  “截至5月16日,不到4個月的時間,‘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金額已達到9350億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為加快相關資金到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導商業銀行積極與城市協調機制對接,要求相關銀行建立總行、省分行、二級分支行以及經辦行四級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採用“評審合一”等模式最大程度縮短業務辦理時限。

  得益于銀行支援,房企融資有所改善。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至4月,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4036億元,同比下降24.9%,降幅較1至3月收窄1.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4月,房屋施工、竣工和新開工當月同比分別較3月回升32.1個百分點、2.7個百分點和11.5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房屋施工數據的回升,顯示出當前融資協調機制等保交房政策正逐步起效。

  金融機構在針對“白名單”項目投放時,一方面,通過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優化業務流程等方式以求“快”,另一方面,也通過深入了解企業資質、項目規劃、施工進展等資訊來求“穩”。

  “並不是列入‘白名單’的項目我們就會直接放行。”一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白名單”項目,銀行同樣需要進行審慎的風險評估,“綠色通道”主要體現在優先受理、優化審批和放款流程等方面。

  據了解,金融機構需要對“白名單”項目單獨建賬核算,封閉運作管理,項目間資金不混同,項目資金嚴禁挪作他用,確保資金用于保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積極落實金融監管部門要求,精準區分集團風險與項目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和房地産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消息,第一批房地産項目名單中,84%的項目屬于民營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開發的項目。

  盡管在融資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提示,由于房企目前的銷售去化速度相比前幾年還有較大差距,加之房價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銀行對于房企貸款的實際發放依然偏于謹慎,因此,後續“白名單”貸款審批與實際發放的進一步打通才是關鍵。

  下一步,金融支援房地産融資仍有重磅政策將接續出臺,“保交房”是政策重中之重。肖遠企透露,將在近期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作用 滿足房地産項目合理融資需求的通知》,繼續堅持因城施策,以城市為主體、以項目為中心,全力支援應續建項目融資和竣工交付,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

  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強調,推動符合“白名單”條件的項目“應進盡進”,商業銀行對合規“白名單”項目“應貸盡貸”,滿足在建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未來如何壓實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及房地産企業等各方責任,進一步發揮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指出,當前保交房政策落實推進過程中需要通過減少各環節、各利益相關方的資訊不對稱,降低各參與方實際風險來發揮融資協調機制。

  “地方政府與開發企業作為‘白名單’項目的篩選與上報主體,要主動承擔第一責任人職責,確保向商業銀行推送的‘白名單’項目名副其實。同時,商業銀行作為‘白名單’項目的審核方與資金提供方,是融資協調機制的最關鍵主體,應秉持商業可持續性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通過閉環管理、增加緩釋手段、銀團貸款、納入政府擔保機制等方式來降低自身風險。”任濤表示。(記者 向家瑩)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