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球福祉 促進合作共贏——新華社四論中國先進産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7 22:09:00
來源:新華社

提升全球福祉 促進合作共贏——新華社四論中國先進産能

字體:

  經濟全球化時代對産能問題的討論應置于全球化語境中,計利計損都應當計天下利、天下損。簡言之,造福各國百姓,有益于世界可持續發展,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就是優質産能。

  新華社近日連續播發四篇評論,深入闡釋中國新能源産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産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中國將繼續承擔起大國責任,通過高水準開放走共贏之路,用優質産能服務世界。

中國新能源産業真本事從何而來

  新興産業在中國強勢崛起,發展機遇來自中國瞄準未來方向,順應産業變革趨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中國是最早確定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的國家,抓住了汽車動力技術的變軌機遇。同樣依靠堅定布局和技術創新,中國在新能源發電産業跑出“加速度”,鋰電池産業鏈不斷完善。

  新興産業在中國強勢崛起,發展依托來自完善的産業鏈供應鏈體係、強大的産業配套能力和優質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制造業“家底”。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形成200多個成熟的産業集群,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當前“新三樣”領跑出口,是供應鏈企業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結果。

  新興産業在中國強勢崛起,持續動力來自能夠激發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充分市場競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車企抓住技術變革機遇,加速轉型升級,同時誕生一大批造車新勢力。中國還向特斯拉等外資廠商敞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各類企業在配置、價格、服務等方面展開立體化競爭,推出一款又一款技術含量高、用戶體驗極致的産品,全球消費者從中受益的同時,資金、技術、資源等各類生産要素的配置更加優化,帶動全産業鏈加快突破發展,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不斷創造新優勢。

  全文閱讀:中國新能源産業真本事從何而來——中國先進産能的世界意義係列評論之一

中國新能源産業如何造福世界

  中國生産的每輛新能源汽車,以及中國與各國開展的每個可再生能源合作項目,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這只是中國優質産能造福世界的一個縮影。

  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持續供給優質新能源産品,有力促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中國有序推進新能源國際合作,著力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在發展中國家開展的綠色能源合作項目極大提高了當地可再生能源可及性。

  近年來,全球經濟陷入增長乏力和通脹高企困境,高品質、高效能、高性價比的中國産品,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有力支撐,豐富了全球供給,降低了生産生活成本,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

  中國優質産能有力促進了全球技術進步,提升了資源分配效率,創造了未來經濟新增量,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隨著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率先實現週邊到中心的突破,中國秉持開放合作的初心,加強與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

  全文閱讀:中國新能源産業如何造福世界——中國先進産能的世界意義係列評論之二

堅定走好高品質發展的中國之路

  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茁壯成長,是資源、政策、戰略規劃等諸多發展要素優化配置的成功案例,是中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經濟從“快不快”到“好不好”、實現“質”“量”並重的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中國推動高品質發展遵循的是新發展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高品質發展是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發展,是中國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解決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關鍵之策。

  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日益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高度重視創新,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日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創新層出不窮,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中國推動高品質發展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斷創新、以質取勝,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才能支撐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在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把握主動。

  全文閱讀:堅定走好高品質發展的中國之路——中國先進産能的世界意義係列評論之三

産業合作才是共贏之道

  在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與他國分享發展機遇。在不斷深化的産業合作中,中國與世界日益呈現出雙向互動。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特斯拉、大眾、寶馬、豐田等車企紛紛在華投資布局電動車生産。中國在向跨國企業敞開大門的同時,也支援新能源對外投資。在産業合作的“你來我往”中,中國與越來越多國家拉緊了互惠互利的經貿紐帶。

  一些國家渲染的所謂“産能過剩論”,不過是遏制打壓中國先進産業的話術陷阱,夾雜著企圖維護自身壟斷地位的險惡用心和害怕落後的焦慮心態。

  不只是新能源汽車,中國和世界互利合作的領域、范圍和模式不斷拓展。從核能、氫能到海上風電和油氣勘探開發,中法兩國能源企業互利合作正走得更深更遠;從標誌性工程到“小而美”民生項目,從經貿産業合作園區到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從綠色基建、綠色能源到綠色交通……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基于優勢互補開展合作,也讓發展紅利惠及更多國家。

  發展新能源産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當前各國共同願望,只有協同推進全球綠色産供鏈的建設,才能形成全球産能格局的最優解,才能讓全球綠色發展的成色更足。

  全文閱讀:新華時評丨産業合作才是共贏之道——中國先進産能的世界意義係列評論之四

  -END-

  記者:高文成 李蓉 謝彬彬 樊宇

  剪輯:闞淩瀟(實習生) 遊露(實習生)

  編輯:葉書宏 許蘇培 淡然 周嘯天 程大雨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