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的“左庭右院”現代化屠宰場,依舊燈火通明。一頭來自內蒙古草原優質産區的安格斯肉牛,在自動化生産線上完成宰殺和精細分割。被迅速裝入冷鏈物流車,駛入破曉晨曦。這份牛肉出現在“左庭右院鮮牛肉”火鍋門店,成為食客爭相品嘗的美味。一條由市場需求主導、企業創新驅動、標準升級引領的高水平産業鏈,正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雙向奔赴,國家規劃與企業戰略的共鳴
作為區域龍頭的上海與太湖南岸的湖州,自古就有着經濟、文化的緊密&&。湖州圍繞上海大市場,建設“長三角中心花園”,不斷提升區域協同發展的參與度與貢獻度。
“湖州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交通便利、政策穩定、營商環境優良,是符合我們戰略布局的最優選擇。”左庭右院創始人鄭堅説。

2021年,在原有廠區基礎上,左庭右院投入數千萬元進行智能化、標準化升級改造,建成佔地30畝、年屠宰能力達5萬頭的現代化屠宰場,供應範圍一躍擴大到上海、杭州、蘇州等15個主要城市的130余家門店。同時,依託長三角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及冷鏈物流網絡,率先實現了“一日兩班次屠宰、當日兩配送達”。自2024年10月以來,累計屠宰肉牛17000多頭,服務轄內消費者900多萬人次。
落子湖州,對左庭右院等企業而言,不僅僅出於地理便利的考量,更看中了長三角城市間功能分工的優化升級,即上海作為品牌策源地、消費終端與創新高地,引領市場需求;湖州則憑藉産業基礎、空間資源和區位優勢,成為支撐區域供給體系的“超級工廠”。
優越環境,“栽培”引領産業升級的“鏈主”
成立僅僅十年的左庭右院,不僅是抓住了火鍋消費從重味道、拼價格走向重品質、為健康的升級潮流,更在於依託長三角區域在政策、基礎設施、人才、消費力等方面的優良條件,構建起一條貫穿牧場到餐桌的産業鏈。
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左庭右院依照自身需求與標準,打造36萬畝“自家牧場”,在源頭層面保證了新鮮、可靠。

活牛運抵湖州屠宰場後,每一頭牛都配有專屬“身份證”,從源頭養殖到終端消費,信息全程留痕。凌晨開工的“一日雙屠”模式,配合現代化分割線、無縫銜接的冷鏈物流系統,最大限度鎖住牛肉的鮮嫩口感,直至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過去肉類加工多停留在初級環節,附加值低。現在通過技術升級、標準統一和品牌賦能,湖州屠宰場已從傳統加工點,轉型為集生産、研發、品控於一體的價值樞紐,帶動各方面合作夥伴共同進步、提升。”左庭右院供應鏈中心總監姜璐忞説。
市場驅動,一體化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體化,是實現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但也意味着對域內不同歷史文化、資源版塊、利益格局、思想理念的統一整合。這一過程,需要強勁而持續的驅動力。
俯瞰左庭右院的供應鏈版圖,一個空間距離上的“長三角”,勾勒出長三角區域協同的實景圖:牛源來自自家牧場,屠宰集中於湖州,消費群體以上海為核心,覆蓋整個長三角城市群。這種“異地養殖、本地加工、全域配送”的模式,正是市場機制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的生動體現。
如今,左庭右院湖州屠宰場日夜運轉,服務江南民眾“舌尖上的幸福”。這裡每一頭牛的旅程,都串聯起養殖、加工、物流與消費全鏈條,映射出區域一體化向縱深推進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