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以智能製造推動中餐産業現代化 加快構建高質量餐飲新體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3 11:22:12
來源:新華網

鍋圈以智能製造推動中餐産業現代化 加快構建高質量餐飲新體系

字體:

  近日,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與成都智能烹飪設備研發企業熊喵大師聯合展示的“智能炒菜機”,以及以該設備和標準化供應鏈為核心的“鍋圈小炒”項目在業界引發關注。這一技術創新不僅是中餐標準化的重要突破,也為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樣板。

  當前,隨着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便捷、多樣化”的飲食需求持續增長,家庭烹飪場景正在被重塑。業內專家指出,鍋圈的“社區央廚”戰略與鍋圈小炒項目,正是順應了消費模式轉型與産業結構優化的必然趨勢。

  “我們希望讓‘鍋氣’成為可被複製的數據,讓中國菜的標準可以被記錄、被傳承。”熊喵大師創始人黃天勇在接受採訪時&&,該公司基於AI算法與PID控溫技術,將傳統中餐烹飪的溫度曲線、火候節奏、投料規律轉化為可復用的數字模型,使機器能夠在2至3分鐘內完成標準化炒制,最大程度還原傳統“鍋氣”風味。

  這項技術背後,是製造業創新與數字化賦能的深度融合。通過算法和傳感系統的匹配,設備可在不同海拔、濕度與氣壓環境下自動調節炒制邏輯,實現“千店一味”的高一致性。業內認為,這一突破將顯著降低中餐烹飪的技術門檻,為餐飲連鎖化和供應鏈協同提供技術支撐。

  鍋圈負責人在活動中&&,鍋圈小炒是公司“社區央廚”戰略的重要延伸。該項目以“智能炒菜機+標準化供應鏈”為核心,通過技術賦能實現中餐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場景化。“我們希望讓消費者下班後不用再花時間準備飯菜,而能在家或社區三分鐘吃上熱菜熱飯。這既是生活方式的升級,也是社會效率的提升。”鍋圈負責人説。

  此前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鍋圈食品董事長楊明超曾&&:“鍋圈小炒要做的,是讓人間煙火與工業精度共存,讓中國家庭在科技中重新找回廚房的溫度。”他認為,中餐工業化不是取代傳統烹飪,而是通過智能技術實現味道的標準化與文化的傳承。

  從宏觀層面看,鍋圈小炒項目的意義不僅在於商業創新,更在於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智能炒菜機的生産、算法模型的開發、食材標準化體系的搭建,構成了一條從裝備製造到消費終端的完整産業鏈條。這種跨界融合的業態形態,契合了國家“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

  業內專家指出,隨着人工智能、5G與冷鏈物流技術的成熟,中餐標準化的瓶頸正在被逐步突破。未來三到五年,基於算法和供應鏈協同的智能廚房將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鍋圈小炒所代表的智能中餐模式,將在健康飲食、綠色餐飲和社區經濟等領域釋放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鍋圈小炒項目的落地,還將進一步推動地方製造業轉型升級。其核心設備——智能炒菜機在成都研發製造,可帶動區域內智能裝備製造、傳感器研發與食品加工産業的聯動發展。專家認為,這種“消費端牽引、製造端響應”的模式,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範例。

  “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把家庭餐飲的最後一公里打通。”鍋圈負責人説,“鍋圈小炒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首家鍋圈小炒樣板店計劃於2026年初在鄭州開業。屆時,消費者可通過小程序下單,選擇由智能設備即時烹飪的多種中式菜肴,實現“點到即炒、炒完即食”。

  從傳統灶&到智能設備,從個體手藝到數據驅動,從廚房煙火到算法鍋氣,鍋圈以智能製造推動中餐産業現代化,正在成為中國餐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韓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