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阿唐,生活在底堡的一個小鄉村裏,這裡對你來説很渺小,但是對我來説這裡就是最美的,特別是春季,土地裏面別有番風味,放眼望去,一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生機勃勃的在大自然中……”
7月初,一封來自四川省底堡鄉的手寫信,跨越1900多公里,被送至塔斯汀的一名普通員工林麗手中。寫信人是四川沐川縣底堡鄉的一名初中生,也是塔斯汀公益通信項目中資助的150名學生之一。
2025年,塔斯汀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塔斯汀堡貝成長計劃"。項目的重點之一是面向公司員工和社會大眾招募“塔塔愛心筆友”,與受資助的鄉村兒童一對一通信。截至2025年9月,該項目累計動員130人成為鄉村兒童的正式筆友,為四川等地鄉村學校的孩子提供心理陪伴。
公益通信計劃,只是塔斯汀公益實踐的一個縮影。從2012年品牌創立至今,塔斯汀始終堅持做一個有溫度的餐飲企業,用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活動模式,詮釋着當代餐飲品牌的社會責任與時代擔當。
做有溫度的餐飲品牌
“做好中國漢堡、傳遞中國溫度,弘揚中國文化。”在塔斯汀全國各地的辦公區,你幾乎都能看到它,出現在最顯眼的地方。
對於什麼是“有溫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對塔斯汀而言,“有溫度”意味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停止望向弱者的目光。
今年3月,一條“00後店長撿到手機狂撥30通電話找失主”的新聞衝上熱搜,獲得大量網友點讚。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重慶一塔斯汀門店的店長吳帥。在得知有顧客將手機遺落在門店後,吳帥擔心顧客着急,一口氣撥打了30多通電話,終於找到失主,順利將手機歸還失主。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小事,在網絡引爆,溫暖了無數人。
像吳帥這樣的人在塔斯汀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塔塔俠。這個稱呼無關業績,無關能力,拼的是“俠氣”,特指那些做了好事的人。塔斯汀還專門為塔塔俠設計了實體徽章,用來表彰那些在生活中散發善意的人。吳帥也收到了一枚。
善意從來無關乎大小,而只在於行動本身。“即便是微光,也該被看見,因為再小的光芒,都可能曾照亮過他人片刻,”在塔斯汀公益相關負責人看來,“一點一滴的微光聚集,就能形成一條光帶,照亮更多的人。”公益亦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塔斯汀一直堅持做公益的原因。
自2012年品牌創立以來,塔斯汀便不斷通過公益活動去幫助他人。從早期主動參加公益活動,到形成自己的公益品牌,13年來塔斯汀的公益行動從未停歇,並逐漸走出一條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2024年間,塔斯汀共舉辦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34場,平均每個月就有一場。這些年,塔斯汀的公益足跡遍佈福建、貴州、四川、湖北、江西、內蒙古自治區等省區市,覆蓋學生、公交司機、環衛工人、外賣騎手等社會業態人群。
如果説塔塔俠是塔斯汀內部的溫度感應器,那麼公益,就是塔斯汀企業溫度的社會向出口。
用溫度守護成長
在眾多的公益項目中,青少年是塔斯汀關注最多,也最深的一個群體。這不僅是因為他們象徵着希望,還因為對這些孩子來説,一個微小的變化就可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2022年,塔斯汀幾乎花了一整年的時間來關注“星星的孩子”,把他們邀請進美術館和門店,舉辦線下公益畫展,捐贈公益藝術課堂,為的是讓孩子們走出家門,在藝術體驗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2023年開始,塔斯汀將目光投向山區,關注大山裏孩子的需求。這一年,塔斯汀到過貴州省興義市,為當地的南盤江鎮南龍幼兒園捐贈過多功能操場,讓學校67名師生有了課間活動的場地。也發起過“一步愛心書”捐步換書計劃,幫助貴州省10所小學,1萬多名師生,10個圖書室捐贈圖書5170本。
2024年,塔斯汀來到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康家村,沿着山間灰白蜿蜒的水泥路,安裝了37個愛心路燈,為當地675個村民照亮了夜晚,也照亮了孩子們的成長路。
今年,塔斯汀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塔斯汀堡貝成長計劃”,聚焦鄉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相比往年,今年塔斯汀想得更遠,也更深。據了解,該計劃將向內蒙古自治區、湖南、福建、四川等地的鄉村學校捐助籃球場,資助困難青少年。2025年全年,塔斯汀計劃資助留守兒童等困難青少年170名;捐贈標準籃球場4個,預計惠及青少年5000多人。
在傳統物質捐助之外,塔斯汀選擇發起公益通信項目,看中的就是其陪伴式的公益模式。在為期一年半的時間裏,150名塔塔愛心筆友將會和這些孩子保持通信,傾聽他們成長的煩惱,為他們答疑解惑,和他們共同成長。“和最開始做公益的時候比起來,鄉村教育的硬體設施有了較大的提升,”塔斯汀公益相關負責人解釋説,“除了物質上的資助,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更應該得到關注。”
同樣的關注在公益活動的主題中也能看到。今年,塔斯汀將公益主題定為“益萬種春天”,既有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寓意,也有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獨一無二的春天的意思。而“堡貝”這兩個字,不僅包含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社會的寶貝的含義,也帶着對孩子們能活得勇敢,活出韌性的期許。“13年前,沒人會想到,塔斯汀能長成這樣一個大品牌,”塔斯汀公益相關負責人&&,“所以我們希望這些孩子,就算沒有一個高的起點,也能奮力生長,長成大樹。”
向社會傳遞溫度
除了那些遠在大山的人們,塔斯汀公益也關注那些生活在城市的新業態新群體。公交司機、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員,殘障人士……都在塔斯汀的視野中。
今年7月,北京62家塔斯汀門店正式加入“小哥加油站”行列,成為大城市裏的小驛站。這些門店大多分佈在社區、商圈和交通樞紐周邊這些外賣騎手、快遞員工作密集的地區。門店內提供飲水熱飯、手機充電、應急救助等服務,讓快遞員、外賣騎手這些奔波在城市裏的勞動者有了休憩之所。
如今,塔斯汀的門店數已超8000家,遍佈全國300多個城市。隨着門店規模的不斷拓展,塔斯汀的公益,正通過門店網絡不斷向外延伸。
這些年,不少塔斯汀的加盟商自發聯合起來,在各地做公益。可以説,他們的店開到哪,公益就做到哪。李彬是塔斯汀潮汕地區的一名加盟商。今年春節,巡店間隙他特意去水城鎮南進村轉了一圈,看望當地的幾位獨居老人。去年,他在附近開了新店,碰巧聽説村裏有幾位獨居老人,生活困難,就給記下了。過年前,惦記着老人們的生活,李彬特意準備了一些生活用品去老人們家裏看了看。他説:“送些東西,和他們説説話,心裏才能踏實一些。”
對每一個參與公益之中的塔斯汀人來説,公益治愈的不僅僅是那些被關懷的對象,還包括做公益的人。第一次和大山裏的孩子做筆友,林麗感覺有些奇妙。看著信裏工整又略帶稚嫩的筆跡,她有些感慨:“第一次,感覺到了人和人的連接。”
一封信,能夠把不同背景,不同際遇的人&&到一起。讓大山裏的聲音傳到了山外,也讓山外的人聽到了山裏人的心聲。
對塔斯汀來説,公益也是如此。比物質更暖的,是情感的傳遞。比一次公益更有力的,是持續的行動。從“鄉見”系列鄉村振興公益,到“小圍裙”勞動教育計劃,再到如今的“塔斯汀堡貝成長計劃”,塔斯汀熱心公益矢志不渝,始終肩負着民族餐飲品牌社會責任,為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展現着自己的企業溫度。(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