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冤枉了這些習慣和食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0 09:46:2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別冤枉了這些習慣和食品

字體:

  10月1日,在瑞士格呂耶爾地區布羅克的凱雅巧克力博物館,參觀者品嘗巧克力。

  新華社記者 連 漪攝

  前不久,本版發布的《這些“好習慣”,其實不健康》《這些“健康食品”,吃起來要小心》,引發讀者廣泛關注與熱議。許多朋友好奇追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健康誤區?有哪些看似不健康、實則有益的習慣?有哪些所謂的“垃圾食品”,只要稍加改造、調整,也能變成營養均衡的健康餐?對此,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王志翊進行了詳細解讀。

  這些習慣,可能正保護着你

  1.睡醒喜歡賴床

  早晨醒來,總想在被窩裏多待一會兒?其實,賴床並非壞事,而是對身體有益的“睡眠慣性”緩衝。人在睡眠時,心率、呼吸會放緩,血壓也會降低。如果猛然起身,可能會導致血壓驟升,引發頭暈,對於心血管較為脆弱的人群而言,風險更大。賴床幾分鐘,能讓身體各系統逐漸“開機”甦醒,完成從靜態到動態的平穩過渡。因此,剛睡醒時,不必急着起床,可以輕輕活動手腳、做幾個深呼吸。這個簡單的習慣,能有效避免晨起意外,讓新的一天開始得更安全、更從容。

  2.起床不疊被子

  起床不疊被子看似不整潔,實則有利於健康。睡眠時,人體會排出汗液和水汽,被子尤其是褥子會因此變得潮濕。起床後立即疊被,濕氣和體溫會殘留其中,這無異於為螨蟲和細菌創造了理想的繁殖環境。正確的做法是:將被子攤開,使內側朝外,並開窗通風。這樣能讓被褥中的濕氣充分蒸發,有利於保持被褥的幹爽清潔,更利於夜間睡眠健康和皮膚健康。

  3.吃完早餐再刷牙

  先用餐、後刷牙,這個順序其實更有利於牙齒健康。夜間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細菌會大量繁殖並分解食物殘渣,産生酸性物質,形成牙菌斑。晨起刷牙的目的就是清除這些細菌和牙菌斑。如果先刷牙再吃早餐,飯後口腔內又會殘留新的食物殘渣,清潔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剛刷完牙時牙齒表面較為潔凈,此時若立即進食,尤其是酸性食物或飲料,容易使牙釉質軟化,增加牙齒受損的風險。

  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起床後先用清水漱口,清除部分細菌與異味;用餐結束20分鐘後再刷牙。這樣既能有效清除食物殘渣與牙菌斑,也能讓被酸性物質暫時軟化的牙釉質恢復硬度,從而更好地保護牙齒。

  4.排便緩慢

  只要不是便秘,排便時順其自然的慢是好事。現代醫學認為,排便過程需要放鬆的狀態。如果過於心急,這種壓力反而會抑制自然的排便反射,或導致肛周肌肉過度緊張,長期如此可能引發痔瘡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耐心等待便意,遵循身體的自然節奏,能確保排便更徹底,減少腸道對有害物質的吸收。更重要的是,這將排便變成了一種舒緩的私人時刻,而非緊張的任務,有益於身心。

  5.運動熱身慢

  充分的熱身是預防運動傷害的關鍵,熱身的目的是讓身體從靜止狀態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通過緩慢、低強度的活動,可以溫和地提高心率、增加肌肉和關節的血流量和溫度,提升其柔韌性和反應能力。跳過這一慢熱身環節而直接開始劇烈運動,容易導致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因此,花5到10分鐘進行一次緩慢而完整的熱身,是確保後續運動能安全、高效進行的重要保障。

  6.經常嘮叨

  嘮叨,是一種不經意的心理宣泄和健腦活動。從心理層面,通過語言傾訴可以將內心積壓的壓力、焦慮和煩惱釋放出來,是極佳的情緒調節閥,能降低抑鬱風險。從生理層面看,説話需要組織思維、調動記憶、運用語言,經常嘮叨相當於不斷給大腦做“思維體操”,有助於鍛煉語言功能和記憶力,延緩認知衰退。

  7.總伸懶腰

  伸懶腰是一個被低估的“微型健康操”,是身體自發的一種高效自我調節。伸懶腰時,胸腔擴張使心肺器官功能得到改善,血流更順暢,提升了全身的供氧量;四肢和脊柱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伸展和收縮,能緩解久坐不動帶來的肌肉僵硬和酸痛,促進血液循環。它還能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快速驅散疲勞,提振精神。

  8.喜歡抖腿

  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無意識的抖腿被稱為“非運動性熱消耗”,並非壞習慣。對於需要長時間靜坐的人來説,抖腿能促使腿部肌肉收縮,有效擠壓血管,像一個小泵一樣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它還能輕微增加能量消耗。當然,若抖腿已成無法控制的習慣並伴有不適,也需警惕“不寧腿綜合徵”的可能。

  9.愛閒聊

  輕鬆的閒聊是重要的社會“黏合劑”和情緒“潤滑劑”。它表面看是“廢話”,卻能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建立信任感和歸屬感,滿足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情感需求。閒聊內容輕鬆,能有效轉移對壓力和煩惱的注意力,放鬆緊繃的神經。經常與人閒聊的老人,其認知衰退的速度也更慢,因為交流本身就是在刺激大腦。

  10.偶爾睡懶覺

  偶爾打破常規睡個懶覺,是對“睡眠負債”的有效補償。現代人普遍存在睡眠不足問題,身體積累了大量“睡眠債”。周末比平時晚起1—2小時,有助於彌補平日的睡眠缺失,恢復精力和認知功能,調節因睡眠不足而紊亂的內分泌(如皮質醇水平)。但注意,“偶爾”和“適度”是關鍵,懶覺時間過長反而會打亂生物鐘,導致夜間入睡困難。

  11.偶爾發個呆

  發呆是大腦必需的“屏保時間”。當人們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從外部世界收回,讓思維自由漫游時,大腦中負責集中思考的“執行網絡”會暫時休息,而“默認模式網絡”則被激活。這個網絡與創造力、內在思考、記憶整合和未來規劃密切相關。定期發呆能讓大腦得到寶貴的休息和重置,有助於激發靈感、整理信息、緩解焦慮,是重要的精神充電方式。

  這些食品,別輕易貼上“垃圾食品”的標籤

  1.麻辣燙

  麻辣燙的本質是“一碗煮”,其烹飪方式多為水煮,能減少油脂攝入,相比煎炸食物更利於心血管健康;其自選食材豐富多樣,涵蓋蔬菜、豆製品、肉類等,可滿足人體多種營養需求。但若湯底和調料過於油膩、辛辣,過量食用則可能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風險。因此,建議選用清湯或菌菇湯底,多選新鮮蔬菜、豆製品和優質蛋白(如雞肉、蝦仁等),調料少放油和麻醬。這樣搭配下來,一碗麻辣燙其實就是一頓營養均衡的健康美餐。

  2.巧克力

  巧克力常被貼上“垃圾食品”標籤,其實這冤枉了它。問題不在巧克力本身,而在牛奶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這類高糖高脂肪的“冒牌貨”。研究表明,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富含抗氧化的黃烷醇、礦物質(如鐵、鎂)和膳食纖維,適量食用有益心血管健康和情緒改善,每天吃20—30克(約兩小塊),心臟病風險可能降低一成左右。因此,優先選用配料表第一位是可可塊的黑巧克力,避免高糖、高脂肪的牛奶巧克力或代可可脂巧克力。

  3.咖啡

  很多人認為咖啡不健康,主要是擔心上癮、傷胃、心悸或影響睡眠。其實,純黑咖啡是低熱量飲品,富含抗氧化物。大量醫學研究表明,適量飲用咖啡(一般每天1—2杯)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甚至有益健康,如能提神、提升代謝,還可能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關鍵在於怎麼喝。建議選純黑咖啡或只加少量奶,不要在咖啡中加入大量糖和奶精;下午3時後少喝咖啡,以免影響睡眠;健康成年人一天咖啡因總量控制在400毫克以內(約兩杯中杯美式),特殊人群如孕婦、高血壓者需減半。

  4.漢堡

  許多人覺得漢堡是垃圾食品,這個印象主要來自快餐店的經典搭配:精白麵包、油炸肉餅、高脂醬料和少量蔬菜。這個組合確實是高熱量、高脂肪、高鈉的“三高”代表,長期吃不利於健康。但從營養學角度看,漢堡本身的結構非常合理,它同時包含了碳水化合物(麵包)、蛋白質(肉)、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蔬菜)。因此,是否為垃圾食品,取決於如何“組裝搭配”。要想吃得健康,記住3點:①挑選非炸肉餅;②麵包改全麥,多加蔬菜;③少放醬料。

  5.速凍食品

  不少人覺得速凍食品不健康,是因為把它們等同於“高度加工食品”,如速凍披薩、雞米花等。這類産品確實可能因高脂、高鈉而不夠健康,但問題並不在於速凍技術本身。速凍技術(零下30攝氏度以下急凍)能在約20分鐘內將食物中心溫度迅速降至零下18攝氏度,就像按下“暫停鍵”,能較好地保留食物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其營養有時甚至優於長途運輸的“新鮮菜”。

  因此,速凍食品是否健康,關鍵在“選”不在“凍”。建議購買時仔細查看配料表,優先選擇成分簡單、無多餘添加、少油低鹽的産品;食用時避免反復解凍,並搭配新鮮蔬菜,這樣就能輕鬆吃出一餐省事又健康的飯菜。

  6.方便麵

  方便麵常被貼上“垃圾食品”標籤,主要因其“油炸、防腐劑、沒營養”的固有印象。事實上,面餅主要由脫水小麥粉製成,不含防腐劑,其長保質期依靠的是低水分含量與密封包裝。真正健康問題在於它鹽高、油高、膳食纖維少。偶爾吃沒事,若長期當正餐,高鹽可能影響血管健康,低纖維則易導致便秘。

  要想吃得健康,記住3點:優先選非油炸型面餅;調料包只放一半,少喝湯;煮時加青菜和雞蛋,就能輕鬆搭配為“主食+蔬菜+蛋白質”的均衡營養餐。

  7.罐頭

  罐頭被當成“垃圾食品”,純屬冤枉。罐頭工藝的核心是“密封”和“高溫殺菌”,靠物理方法隔絕細菌,不需要額外添加大量防腐劑來存儲。雖然維生素B、C族會少一點,但礦物質、膳食纖維、蛋白質幾乎一應俱全,像魚罐頭(如金槍魚、沙丁魚)是優質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的極好來源,比常溫放幾天的“新鮮蔬菜”更營養。選罐頭的訣竅:看配料表,挑“水浸”“低鹽低糖”産品,避開鼓包、脹罐的異常包裝;開罐後別喝湯,少攝入額外鹽、糖。

  8.松花蛋

  松花蛋又稱皮蛋,常被當成“毒蛋”,多半是因“含鉛”緣故。傳統鉛法製作的松花蛋的確有鉛超標風險,但現在正規廠商普遍採用“無鉛工藝”(用銅、鋅等替代),安全性大大提高。松花蛋富含蛋白質、鐵、硒等礦物質,口感獨特,適量食用對預防和改善缺鐵性貧血、促進消化功能等至關重要。特定人群健康吃需記住3點:皮蛋是高鈉食物(一顆約300毫克鹽),高血壓、腎病患者要減量;鹼性強,胃不好的患者別空腹吃:挑選包裝完好、帶“無鉛”標識,每週不超過兩顆,搭配富含鈣、鉀食材(如涼拌豆腐),能有效平衡鈉的攝入。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