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中國奶業“純鮮”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6 09:11:38
來源:農民日報

開啟中國奶業“純鮮”時代

字體: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産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奶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全面振興奶業的號角,2018年部署做大做強民族奶業,推動我國奶業綜合生産能力躋身全球第一梯隊。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完善液態奶標準,規範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2025年要求“落實滅菌乳國家標準”。9月16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實施,明確生産滅菌乳只能以生鮮乳為原料,不再允許使用復原乳,並進一步強化産品標識規範。《標準》的修訂與實施,是我國奶業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我國奶業高質量發展邁出重要一步,體現了國家築牢食品安全底線、全面推進奶業振興的堅定決心,對構建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奶業發展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標準》的修訂,折射出我國奶業發展階段與市場條件的深刻變遷。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奶業基礎薄弱,生鮮乳供應不足,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允許使用奶粉“兌水”加工成復原乳,是在“有沒有”與“好不好”之間做出的階段性權衡,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實現乳品普及與市場穩定所採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內奶源的不足,緩解了産銷矛盾,對保障乳製品供應發揮了歷史性的積極作用。如今,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奶業綜合保障能力顯著增強。2024年,全國奶類産量4155.5萬噸,穩居世界第四位;荷斯坦奶牛平均單産9.9噸,躍居世界第二位。生鮮乳抽檢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在食品行業中持續保持領先,乳蛋白、乳脂肪等主要營養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在此背景下,明確禁止滅菌乳使用復原乳,既體現了産業實力的躍升,也彰顯了引導行業走向高質量、標準化發展的決心。

  《標準》的修訂與實施,將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對鮮奶的消費需求。當前,我國奶牛養殖在單産水平和生鮮乳質量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2024年我國年人均奶類消費量僅為40.5公斤,與周邊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隨着消費者對乳品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一老一小”群體乳品消費觀念的深刻轉變,“喝好奶、喝鮮奶”正逐漸成為健康生活的新潮流。以生鮮乳為原料生産的滅菌乳,能夠更好地保留乳品中的天然活性營養成分,不僅風味更加純正,營養價值也顯著提升,精準契合消費升級與品質追求的主流趨勢。這一變化將推動乳品整體質量提升,擴大乳品消費市場,引導企業從傳統的價格競爭轉向以品質為核心的健康競爭新軌道。

  《標準》的修訂與實施還將推動構建更加穩定、可持續的奶業發展模式。《標準》確立了以生鮮乳為核心的奶業産業體系,將有效帶動生鮮乳加工利用,緩解近年因供需失衡引發的産業波動,保障奶農養殖收益,夯實奶業發展基礎。生鮮乳需求的增長,將進一步推動加工企業與養殖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扭轉養殖與加工環節脫節的問題,促進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增強産業應對市場風險的韌性,推動行業走向可持續、協同一體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標準》的修訂實施也將提升國産乳製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與競爭力。從全球視野看,以生鮮乳為原料生産滅菌乳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標準》實施後,將進一步提升國産乳製品的品質,為中國奶業“走出去”夯實基礎。

  《標準》的實施只是起點,落實才是關鍵。各地應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幫助養殖戶和企業及時理解、適應新規;監管部門需強化抽查監測與標識管理,構建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建立科學的質量分級與標識制度。尤其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産、股份合作等方式,讓奶農共享加工增值收益;建立合理的生鮮乳價格形成機制,保障奶農收益;加強金融保險支持,降低養殖風險。最終,構建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主責、社會監督”的共治格局,使標準真正成為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奶業振興,標準先行。以滅菌乳國家標準修訂與實施為契機,中國奶業正穩步邁向以標準提升競爭力、以品質贏得市場、以協同優化産業鏈的新階段。讓我們共同守護好每一杯牛奶的安全與優質,為助力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注入更多奶業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