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創新改變世界、物質生活日益豐裕之時,什麼才是構成美好生活的核心要素?
9月14日,國內首個超萬人級、跨學科、前瞻性的“美好生活隊列研究”首期成果,在京正式發布,為解碼國民幸福提供基於大數據的科學洞察。
此項研究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攜手浙江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發起,經過一年時間,研究人員收集到來自安利公司大健康社群從業者的、上萬份有效樣本,並進行了基礎性、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美好生活隊列的初步研究揭示:良好社會關係是美好生活重要維度。現代化進程中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交織發展,人際關係聯接的樣態正在被重塑,正深刻影響着美好生活的創建。以“興趣交友、以健康為伴、以美好共情”的社群,基於興趣愛好、健康生活和情感鏈結,已成為促進公眾實現美好生活的新型社會支持網絡。長期參與活動社群的人群,在身體健康、情緒健康、社交收穫、個人成長、創業技能等方面均顯示出更強優勢。
8城、萬人、上千項指標,首次深度解碼幸福之源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與物質條件的日益充裕,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趨豐富和多元。
今年6月,央視發布《美好生活大調查》年度數據顯示,近五年來,“健康狀況”已取代“收入水平”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同時,“家庭關係” “婚姻情感”“社會交往”等指標的影響力均顯著上漲,而“興趣愛好”正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紐帶。
新時代、新征程,如何進一步解開人民美好生活的密碼,促進美好生活建設成為重要課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迫切需要對美好生活的科學內涵、影響因素、干預措施、實現路徑等展開深入研討。”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
浙江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朱善寬教授
浙江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朱善寬教授指出,美好生活是一個完整的狀態,包括了身心健康、社會和諧和個人成就感等等的完美地融合,科學定義和度量美好生活需要開展長期、多維度的隊列研究。
在此背景下, “美好生活隊列研究”於2023年正式啟動。研究先後深入上海、杭州、西安、廣州、福州、成都、瀋陽、北京等8大代表性城市,吸引了超萬名志願者參與。研究團隊從膳食習慣到肝功能、血常規等生理指標,從日常運動、睡眠模式,到深層的內心幸福感,外部的社會聯結與融入等1300多個關鍵指標切入,共同構成了首份屬於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多維數據庫”。
朱善寬總結,隊列研究這一寶貴數據庫,將為探尋不同因素對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影響提供科學依據,提煉總結一套可量化、可解讀、易推廣的實施路徑和手段, 繪製獨屬於中國居民的美好生活的發展路線圖。
從衣食無憂到全面幸福,社群成為美好生活的關鍵場域
從“鄉土社會”的熟人禮治,到“單位社會”的工廠大院,再到如今“城鎮社會”的職住分離,中國社會的人居環境經歷了數次重要變遷。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許穎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許穎指出:在上述變遷過程中,人際關係逐漸疏離、群體認同日趨減弱,社會聯結機制出現斷裂,社會出現“原子化”趨勢。與此同時,雖然物質生活更加豐盈,但身體亞健康、心理壓力大、親情淡薄,以及社交斷鏈等諸多問題成為公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礙。
安利(中國)市場部及研發中心副總裁陳佳
安利(中國)市場部及研發中心副總裁陳佳介紹,作為美好生活隊列研究的樣本,安利旗下20萬營銷人員,創建和運營了數十萬個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圍繞長跑、騎行、讀書、體重管理、亞健康管理、兒童健康成長等豐富主題。在社群主理人帶領下,大家一起學習健康知識、分享健康理念,踐行健康生活習慣;在積極和諧的社群氛圍中,互相陪伴、互相鼓勵、互相監督,共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實現身體健康、情緒健康、活力生活、良好關係、財務保障、個人成長、社會價值、綠色和諧等多元美好生活價值。
張許穎介紹美好生活隊列研究首期成果時稱,社群已成為一種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社群干預對於公眾全面健康、生活狀態、創業就業和個人成長都起到全方位的促進作用。
美好生活隊列研究
l 社群環境助力全面健康狀況持續向好。相較於普通大眾,社群成員在身體狀況改善、生活技能提升、幸福感獲得及社交關係拓展等方面均顯示出明顯優勢。其中,高頻、長期參與社群尤為關鍵:每週參加3~5次或以上、持續參加三年以上的社群成員,全面健康情況明顯更高。
美好生活隊列研究
參與興趣愛好社群的人群,展現出更加積極、活力、和諧、松弛的狀態。他們當中91.8%感受到快樂舒暢、90.8%感到平靜放鬆、90.1%感到活力充沛、84.8%感到生活有趣,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公眾人群中有超過40%的人面臨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
社群還為不同人群提供了輕創業舞&。71.5%的年輕人利用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開啟社群創業,實現了增長閱歷、拓寬圈子;65.4%的寶媽通過社群創業發揮自身優勢,不僅鏈結社會,還兼顧家人陪伴與健康;71.3%的中年人通過社群創業開啟人生第二曲線,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成功度過中年職業危機;78.2%的銀齡群體通過社群創業實現老有所為,改善身心健康。
長期處於社群生態中的人群,在個人成長中實現更強的人生價值感和意義感,具體表現為熱愛分享(77.75%)、肯於付出(76.04%)、收穫信任(78.72%)、價值實現(75.53%)、持續學習(83.81%)。同時,參與社群時間越長、頻率越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人生價值感也會更高。
從個案到群像,研究數據背後的鮮活人生
美好生活隊列研究成果,在無數個體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費昀,一位43歲的營養師,也是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曾是武漢大學的碩士高才生,在上市公司經歷了15年“996”高壓職場的磨練。通過育兒社群和服裝社群,她分享育兒心得和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實現了事業與生活的平衡,還幫助眾多焦慮的媽媽們在交流中重獲平靜。“當我幫助他人找到健康與幸福,那種價值遠不是完成KPI或看到銀行存款可以比擬的。”費昀説。
與費昀類似,曾任職互聯網大廠的邢偉也因健康問題選擇轉換人生賽道,並將互聯網産品思維融入社群管理運營,不僅改善了家人和夥伴們的健康,還獲得了時間和精神上的自由。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中心主任張成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中心主任張成剛指出,就業是支撐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新就業形態能讓從業者擁有更多與人和社會鏈結的形式,以及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田豐
“社群能讓大家重構社會網絡,重新認識自我,重新理解社會。”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田豐&&,如費昀、邢偉這樣的社群主理人們,從興趣出發,開心工作,感受自我發展和自我效能,傳遞利他屬性。
美好生活隊列研究首期成果揭示:基於興趣愛好的社群,正成為鏈結個人、家庭和社會的紐帶,讓人們在真實的社會交往中,彼此支持、相互賦能,有效紓解情緒壓力,逐步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增進社會融入、社交關係和創業就業。隨着美好生活隊列研究的不斷深入,社群的價值將得到更加科學地挖掘和總結。作為靈活多樣、積極向上的社會支持網絡,社群將幫助更多人實現多維人生價值,抵達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