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東部地區是我國蘋果主産區之一,眼下,甘肅平涼崇信縣的早熟蘋果迎來採摘期,紅紅的蘋果拉開了蘋果豐收的序幕。
在這片矮化密植蘋果園裏,多種早熟品種的蘋果已全面成熟,飽滿的果實挂滿枝頭、果香四溢。工人們穿梭其間,有條不紊地進行採摘、裝筐,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果園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早熟蘋果一上市,村民們就來到果園務工,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讓生活多了一份保障,同樣忙碌的還有來自各地的收購商。
目前,崇信縣栽植的蘋果品種有30多個,形成了早、中、晚熟科學搭配的産業體系,而針對當地種植蘋果的現狀以及甘肅中東部地區蘋果産業聚集的優勢,崇信縣不斷延伸産業鏈,從育苗到包裝、運輸形成了全産業鏈條。
據了解,今年,甘肅省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580萬畝,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産業。
安徽黃山:古村“曬秋”忙 “豐景”美如畫
初秋時節,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的呈坎村,當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曬秋”。村民們將收穫的農作物晾曬在曬匾、竹篩和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獨特“豐景”美如畫卷,也成為當地的文旅亮點。
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橙紅的南瓜……剛收穫下來的農作物被村民們鋪滿了粉墻黛瓦間的曬場,五顏六色的農作物與村裏的古建築相映成趣,成為一道獨特的“豐景”。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來到這裡,感受到皖南獨有的秋日韻味。
游客李宗書稱:“一進來就看到這個顏色非常鮮艷,非常有煙火氣息。到秋天了,這個寓意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游客蔣淼稱:“這是我第一次來呈坎,我感覺這邊對古建築的保護和民風保留都非常好,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曬秋,讓我非常震撼,也能體會到勞動人民豐收的喜悅。”
“曬秋”是皖南山村特有的秋日風俗,因為當地山多地少氣候濕潤,因此每到秋季,村民們習慣把收穫的農作物鋪展晾曬,降低水分便於存儲,這個獨特的農耕民俗文化已在當地傳承了上千年。每年秋季,村民們用自然饋贈的“色彩”在山水民居間“作畫”,不僅曬出了五穀豐登的喜悅,如今也成為當地的文旅亮點。
福建福安:葡萄溝下農旅旺 生態水系潤民生
這段時間,福建省福安市穆雲畬族鄉溪塔村的葡萄溝成了不少人的暑期打卡地。近年來,當地經過綜合治理讓碧水清波重現,也吸引着眾多游客前來。
在福安市穆雲畬族鄉的溪塔村,葡萄溝像一條狹長的碧綠綢緞,葡萄枝葉在溪流上方搭建起了一個天然的“綠色涼棚”,將溪流遮蓋得嚴嚴實實。溪流內,不少游客正在戲水納涼。
而十多年前,溪流的中下游卻是另一幅景象。沿溪村莊污水直排、農田徑流污染導致水質惡化。同時,河灘被大面積侵佔,原本40至120米寬的河道一度縮窄至約20米,行洪能力驟降,洪澇隱患凸顯。2016年,當地啟動了一系列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對沿線多個鄉鎮的近11公里河段實施綜合治理。
當地將良好的水生態環境與文旅相融合,建設濱水廣場、親水步道、戲水長廊等。暑期的客流小高峰不僅促進了當地文旅産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農産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