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當牛兒在運動場裏撒歡,東方白鸛在牧場上空掠過,以“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多方共建生物多樣性友好牧場為主題的第三屆綠色牧場開放日在這些土著“野朋友”熱情洋溢的歡呼聲中正式啟幕。來自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局、哈爾濱雙城區政府以及東北林業大學的嘉賓們循着自然足跡來到現代牧業雙城牧場,共同見證生態牧場新圖景。
從鏡頭到數據:自然的 “生命檔案”裏藏着答案
在雙城牧場展廳的攝影展上,東北林業大學師生們用鏡頭捕捉着田鼠的背影、東方白鸛駐足休息的雅姿、鯽魚擺尾游過水草的悠閒,悄悄記錄着這些牧場周圍的小生命活動軌跡。
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黨委委員、教育室主任祝真旭的主持下,哈爾濱市雙城區副區長李彥鵬,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林奇昌,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閆世東作活動致辭。
李彥鵬指出,希望現代牧業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發揮龍頭作用,推動全産業鏈綠色協同創新,增強韌性與可持續性。
林奇昌&&,現代牧業為我省畜牧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成功示範,省生態環境廳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綠色牧場開放日等活動創新試點,讓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龍江蔚然成風。
閆世東也對深化畜牧業綠色發展提出建議,希望現代牧業將“綠色牧場公眾開放日”打造為傳播生態價值理念的重要品牌和戰略&&,同時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將利用&&優勢,繼續整合資源,與各方共同推動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東北林業大學副教授劉曼紅隨後帶來報告分享,“7月以來,在牧場生産區及周邊環境共記錄高等植物108種、鑒定昆蟲109種、鳥類43種,現代牧業雙城牧場有效守護了本土生物與珍稀物種的棲息繁衍,在推動産業鏈向生態友好方向轉型升級中持續發力,貢獻突出。”
這份調研最終凝結為《現代牧業雙城牧場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報告》在活動上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牧業首份關於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專業性報告,表明牧場不是單一生産空間,而是共建生物多樣性系統的有效載體。
從認知到行動:讓産業與自然“共生共赴”
現代牧業東北大區兼雙城牧場總經理郜志剛分享了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諸多成果與收穫,並&&將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地,穩固企業發展生態位,以綠色為基石引領牧業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這份實踐收穫了現場來賓的紛紛點讚,更收穫了來自權威的認可。現代牧業雙城牧場成為“生物多樣性友好牧場項目試點單位”之一,未來有望從具體實踐到標杆認可,成為産業與生態共生的範本。現代牧業集團黨委書記郭文舉&&,“萬物共生,和美永續”不僅是本次開放日的主題,更是現代牧業二十年來深耕牧業的核心理念,當每一滴牛奶都凝結着生態的饋贈,産業才有永續的生命力。
為表彰此次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志願者,現場為志願服務隊頒發了榮譽證書,向“微小行動匯聚力量”致敬。與會嘉賓還參觀了牧場産業鏈並品嘗循環經濟産品,通過體驗活動了解牧業綠色發展實踐的成果。
這場由“野朋友”牽線的聚會,是一場奇妙的雙向奔赴。更珍貴的是,科學團隊、産業力量與社會大眾在這裡達成共識,生物多樣性保護從口號變成了腳踏實地的道路。生物多樣性“友好”的種子,不僅落在了在場每個人心裏,還會跟着他們的腳步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牧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正鋪展得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