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市豐都縣的一家麻辣雞加工廠,一場工人與機器的“協奏曲”正在上演:在刀片與案板碰撞的“噔噔”聲中,工人將雞肉精準分割;真空包裝機“滋滋”作響間,一袋袋色澤誘人、油香四溢的豐都麻辣雞新鮮出爐,通過冷鏈物流奔向全國各地的餐桌。
麻辣雞是豐都傳統特色小吃,富有濃厚的巴渝文化底蘊。如今,它已從街頭巷尾的小食攤,發展成為在全國擁有800余家實體門店、年營業額超7億元的大産業,成為豐都縣一張亮眼的“味覺名片”。
品質為先,守住舌尖美味
“做好豐都麻辣雞,原料是關鍵。”豐都縣麻辣雞産業協會會長范淑英道出美味密碼,原料須選用林下散養6至8個月的跑山雞,這種土雞肉質緊實,造就了入口脆嫩、鮮香味濃郁的獨特口感。
堅守手工切片技藝,保證了雞肉嚼勁十足。“我們目前95%的生産環節已實現自動化,但切片必須由人工操作。”重慶渝都麻辣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廠長楊家輝解釋道,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將雞肉精準切割至3毫米左右的薄片,“這樣既整齊美觀,又確保雞肉更加入味,提升了整體口感”。
7月17日,在重慶市豐都縣的一家麻辣雞加工廠裏,工人正在將整雞切割成塊。新華社記者雷明宇攝
讓食客們欲罷不能的麻辣滋味,則源自豐都麻辣雞的“靈魂”調料。范淑英告訴記者,豐都麻辣雞以麻辣為主打味,調料使用當地土花椒提煉的花椒油,搭配5種辣椒、3種花椒與28種天然香料炒制而成。入口瞬間,層次分明的“麻辣三重奏”便席捲味蕾:初嘗麻香撲鼻,細品辣味回甘,余韻醇厚悠長。
“豐都麻辣雞正是以肉質細脆有嚼勁、色澤紅亮鮮艷、味道麻辣鮮甜等特點,征服了無數食客。”范淑英説。
技術護航,破解保鮮難題
要讓豐都麻辣雞跨越巴山蜀水、香飄全國,除了嚴把原料關、保證地道口感,突破保鮮技術瓶頸是打開市場的關鍵。
走進全封閉式的麻辣雞生産車間,光潔無縫的耐腐蝕壁板可抵禦高強度消殺;臭氧殺菌系統與新風系統協同運作,打造了近乎無菌的安全環境;全自動清洗機、液壓式自動蒸汽鍋等設備有序運轉,大幅提升了自動化生産水平。
7月17日,在重慶市豐都縣的一家麻辣雞加工廠裏,工人在自動化生産線上作業。新華社記者雷明宇攝
“通過建造標準化車間、引進現代化生産設備,我們在延長食品保質期方面不斷實現技術性突破,為豐都麻辣雞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范淑英説。
同時,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進一步促進豐都麻辣雞産業發展,2024年10月,重慶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豐都麻辣雞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為這一地方美食確立了涵蓋原輔料、感官要求、微生物限量等全方位的安全技術規範,推動産業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還引進了新型凍眠設備,30分鐘即可將加工後的麻辣雞快速冷凍,實現高效鎖鮮。”豐都縣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文康説,“經凍眠技術處理的産品,保質期從冷凍30天左右延長至6個月,解凍後口感還原度高達95%以上。”
從地攤美食到全國飄香,技術賦能讓豐都麻辣雞突破了地域限制。“我們將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建設檢驗檢測中心、統倉統配中心和輔料分揀配送中心,讓這一巴渝風味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豐都縣商務委員會負責人説。
渠道多元,香飄千家萬戶
原料保證口感、技術鎖住風味。如何讓遠方的顧客方便快捷地品嘗到“豐都味道”?遍佈全國的銷售網絡打通了“最後一公里”。
7月17日,在重慶市豐都縣的一家麻辣雞加工廠裏,工作人員在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雷明宇攝
在距離豐都縣城100多公里外的重慶觀音橋步行街,塗鴉風格的麻辣雞移動售賣車前排起了長隊。依託“前置倉”與移動終端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重慶城區的市民也能隨時品嘗到來自豐都的麻辣雞。
“前置倉”位於城區,集城市中央廚房和轉運配送中心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既是麻辣雞的區域配送站,也是品牌的銷售旗艦店。“我們以移動售賣車為節點,以前置倉為樞紐,通過數字技術串聯成網絡,實現覆蓋全域的移動零售。”楊家輝&&,移動售賣車還開向了成都和昆明等地,每個點位日均出攤3小時、銷售額超千元。
移動售賣車前人聲鼎沸,麻辣雞的線下門店和直播間裏也同樣火熱。“麻辣雞可以下酒、拌飯,消費場景豐富多樣。我們還在不斷發展新的銷售模式,推動麻辣雞香飄全國。”范淑英説。(記者吳夢桐、雷明宇、周濱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