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從農場到餐桌”全鏈條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石 清禾匯積極布局健康蛋品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16:13:33
來源:新華網

以“從農場到餐桌”全鏈條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石 清禾匯積極布局健康蛋品市場

字體: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李亞)當前,在消費升級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雙重驅動下,消費者對飲食的追求正從“吃得飽”邁向“吃得好、吃得營養”。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食材,雞蛋正經歷從“安全保供”向“營養功能化”的品質升級。企業如何精準捕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營養需求?又怎樣突破技術與供應鏈瓶頸,將高營養蛋品穩定推向市場

近日,北京清禾匯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國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分享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獨到見解和實踐經驗。於國強&&,清禾匯一直積極布局健康蛋品市場,堅持以“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鏈條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石,不斷推陳出新,成功打造了富硒蛋、烏雞蛋、柴雞蛋等一系列高營養、差異化的蛋品。通過公司自身的持續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了一份堅實的力量。

品質消費升級 高營養蛋品成為新趨勢

近年來,隨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基礎食材的營養價值關注不斷提升。雞蛋,作為膳食結構中重要的動物性蛋白來源,開始被賦予更高的營養期待。

多元化、細分化的産品矩陣,在高營養蛋品賽道迅速建立了品牌認知與市場份額。於國強介紹,清禾匯推出的富硒雞蛋,硒含量穩定達0.45mg/kg,顯著高於普通雞蛋,同時富含易吸收氨基酸和多種微量營養素;烏雞蛋則突出高蛋白、低膽固醇優勢;柴雞蛋因在飼料中添加亞麻籽,Omega-3含量提升超過20%,受到健身人群與老年消費群體的廣泛青睞。

“高營養價值蛋品的興起,對行業供給側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鳳忠指出企業應建立營養標準體系,推進精準營養化管理,開發具有明確健康功能的場景化産品矩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原所長丁鋼強&&:“像富硒、烏雞、柴雞蛋這類産品,如果嚴格按照生産規範進行管理,其營養價值是非常突出的。其中的有機硒、優質蛋白、磷脂等成分對免疫調節、腦健康和抗氧化具有積極作用,尤其適合孕婦、乳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

全鏈條協同創新 築牢“從農場到餐桌”的營養安全防線

為實現高營養蛋品的穩定供給,單純依賴某一環節的突破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清禾匯深諳此道,他們以全産業鏈協同創新為基石,精心構築了一條從源頭到餐桌的嚴密品質閉環,確保每一枚雞蛋都能為消費者帶來卓越的營養與安全。

王鳳忠強調:“在確保雞蛋營養含量的同時,産品的一致性和可複製性同樣至關重要。”他進一步指出,通過標準化飼料配方、生態放養方式以及智能化生産控制系統的有機結合,是實現批次穩定性和營養精準控制的關鍵,這也標誌着當前優質蛋品供應鏈的重構方向。

清禾匯公司積極響應這一理念,自主建立了生態農場,並嚴格執行動物福利養殖標準。於國強説,他們利用天然飼料,如玉米、大豆、亞麻籽等,精確調控雞蛋的營養成分。同時,在生産過程中引入了自動化精選線和無菌包裝系統,確保蛋殼清潔度高達99%以上,裂紋檢出率低於0.1%。”

值得一提的是,清禾匯還通過恒溫配送和數字化溯源系統,讓每一枚雞蛋的營養成分清晰可見,産地可追溯到源頭,品質可量化評估。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養殖模式的束縛,更實現了從雞舍環境到飼料配比,再到最終包裝銷售的全流程系統化控制。

此外,為滿足都市家庭的實際需求,清禾匯還推出了便捷的小規格包裝,並配備了營養標籤系統,通過場景化的消費引導,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直觀、便捷的選擇。這不僅彰顯了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更強化了消費者對産品營養的信任和安全感。

品牌理念實踐 推動健康飲食行為改變

隨着健康飲食理念日益受到大眾的重視,雞蛋這種日常食材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不僅關乎味蕾的滿足,更承載着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這一背景下,清禾匯品牌積極響應,將“健康生活始於每一餐的選擇”確立為品牌核心理念,致力於從産品創新到科普教育的全方位價值提升。

“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強調‘一日三餐決定健康狀態’的理念具有深遠的公共影響。”丁鋼強指出,雞蛋作為一種優質食材,其生産方式和食用方法至關重要。每人每天適量攝入高質量的雞蛋,不會對健康造成負擔,有助於營養均衡。

“我們希望通過營養標籤、産品溯源以及短視頻科普等多種形式,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理解産品,建立信任,並引導他們主動選擇更加營養的基礎食材。”於國強説,目前産業端上,已在短視頻&&上推出“蛋品營養”“回家吃飯”等系列科普話題,累計播放量超過百萬,有效推動了消費者從單純的價格考量向更加注重營養價值的消費觀念轉變。

於國強透露,清禾匯將繼續鞏固並拓展城市市場,同時積極推動健康蛋品的廣泛普及。通過精心保持雞蛋的核心營養價值並優化成本結構,品牌計劃推出更多價格親民、營養豐富的蛋品,以期為推動全民健康飲食行為的變革貢獻新的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錢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