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易瘦體質” 開啟科學減重新方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7 14:37:03
來源:新華網

打造“易瘦體質” 開啟科學減重新方式

字體:

減肥這事兒,是不是好多人都頭疼過?節食反彈、運動無效、壓力肥……這些“減肥人”的頑疾如何破解?新華網推出的科普短片《打開體重管理門診的100種方式》,將鏡頭對準廣東省中醫院體重管理門診,揭秘中醫“健脾祛濕、調理腸道”的科學減重思路。

“管住嘴,邁開腿” 為何收效甚微?

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趙玲&&,減重不應僅僅聚焦於體重秤上短期的數字變化,更要關注身體代謝能力、內分泌平衡、消化吸收功能等“代謝功能綜合評價”,從根源上調理體質。

趙玲解釋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脾虛濕盛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中醫理論中,脾承擔着運化水谷和水濕的重要職責。一旦脾氣虛弱,就好比運輸通道發生了堵塞,營養物質既難以被充分吸收,又無法正常代謝,日積月累便堆積成了脂肪。除此之外,腸道菌群的紊亂同樣會拉低基礎代謝,進一步加劇身體的“淤堵”狀況,從而陷入“越堵越胖”的不良循環。

因此,對於存在“脾虛濕盛”和“腸道菌群紊亂”等內在失衡問題的人群,單憑節食與運動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減重效果,甚至可能會事倍功半。

打造“易瘦體質” 調脾+祛濕是關鍵

那麼,究竟該如何為健康減重築牢根基呢?關鍵就在於體質的調理。

趙玲認為,要想實現健康且持久的減重目標,首要任務是調理體質,優化身體的內在環境。而要打造“易瘦體質”,“調脾+祛濕”是關鍵中的關鍵。

目前正值長夏濕盛之時,濕氣黏膩膠着,素有“百病之源”之稱。對於脾虛之人來説,往往伴有脾氣不足的問題,此時的調理方向應當是“健脾祛濕”。人參、白術、山藥、蓮子等藥材能夠補益脾氣,從源頭上阻斷內生濕氣的産生。與此同時,白扁豆、白術、陳皮、茯苓等兼具益氣健脾與祛除水濕的雙重功效,可有效祛除體內多餘的水濕之邪。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亦與腸道菌群失調密切相關。因此,在日常調理中,可以適當搭配益生菌,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來養護腸道。

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內調外養的長期之道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有度、情志有衡”——養固健所倡導的“四合理”養生理念與當下國民健康需求不謀而合,它源於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將東方養生智慧與現代方法相結合,讓體型管理成為長期健康實踐。

飲食調節是減重關鍵,但絕非簡單的飢餓療法。過度節食難以長期堅持,極易導致“減重-反彈”的惡性循環。健康減重必須走出這一誤區:在內要調理好脾胃與腸道,在外要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通過內外協同、全方位管理體重。

趙玲建議,在閒暇之餘練習八段錦等中式輕體健身操,這有助於脾胃更好地運化氣血水濕。當脾胃功能強健、腸道通暢無阻、身體代謝得以提升時,“易瘦體質”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趙玲強調,減重是內外平衡、調節身心的綜合過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與科學合理的方法。它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澱,更需要我們深刻理解自身體質,將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成為一種長期的健康習慣。

如今,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主流,“體重管理年” 更是掀起了一場全民減肥熱潮。可是萬事開頭難,如何科學地邁出減重第一步,成為許多人面臨的難題。為幫助大眾科學減重,新華網 “國民百日輕體計劃” 特別聯合三甲醫院減重門診、相關專業機構及行業協會,邀請權威專家提供專業健康減重指導。

關注 “國民百日輕體計劃”,掌握健康管理的方法,實現輕鬆減重、健康生活的目標。讓我們一起迎接挑戰,共赴這場百日輕體之約吧!(楊登媛)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