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國營養學會團餐産業和營養管理分會聯合主辦,食安在線承辦的"北京市團餐單位及供應鏈負責人食品安全宣貫活動"在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正式啟動。中國營養學會團餐産業和營養管理分會主任委員,國家衞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一級巡視員、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泰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原一級巡視員薛國芹,食安監管專家、原北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法制處胡克強等出席活動,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安全監督管理處副處長張穎主持,東南片區超500家團餐和供應鏈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據活動主辦方介紹,除了今天的活動以外,同樣規模的活動還將持續開展十余個場次,活動不僅涉及社會團餐,還有中小學、幼兒園團餐等,活動將覆蓋全市大約7000多家團餐及供應鏈企業。
強化第一責任 築牢團餐食安防線
薛國芹在開場致辭中&&,本次行動是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的重要舉措,針對團餐服務人群集中、風險傳導快的特點,活動聚焦"法定代表人主體責任落實",通過法規解讀、案例教學、場景化實訓等形式,系統性提升食安風險防控能力。
權威專家破局紙面防控動態適配+跟蹤培訓 壓實責任
李泰然在《團餐食安風險防控管理與案例剖析》專題宣貫中,直擊團餐行業食品安全痛點,圍繞食品安全危害及其來源、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及發生原因、以往食品安全事件剖析、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框架、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管理要點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全方面深入剖析。李泰然特別強調動態風險評估體系必須與企業經營規模、供餐模式深度適配,避免“紙面防控”。
胡克強在《團餐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主體責任》宣貫中,結合近期重大輿情案例詳解法定責任邊界,他警示第一責任人須建立“責任-權力-追責”清單制,並特別強調:主體責任絕非抽象概念,當生産經營行為與食品安全法規規範衝突時,法定代表人必須行使“一票否決權”。
多方聯動立體化部署構建全市團餐社會共治新格局
據活動工作人員介紹,在後續活動中,各聯合主辦單位將繼續聚焦主題、深化政企學團餐供應鏈聯動,通過"食安團餐"沙龍團餐食品思維碰撞、建立"團餐食安諮詢群"實現專家實時指導、設置供應鏈技術展示與品鑒體驗專區等創新形式,實現監管部門、團餐單位代表、供應鏈企業等共商共建食安智慧管理方案。本系列宣貫預計惠及全市超7000家團餐單位和供應鏈單位,為首都團餐消費者"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保障食品安全,為全市團餐構建社會共治食安新格局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