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柳州螺螄粉 一條鄉村振興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7 09:40:05
來源:科技日報

一碗柳州螺螄粉 一條鄉村振興路

字體:

  春分時節,天氣回暖,正是菌菇採摘的好時候。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白沙鎮新安村的菌棚內,排排菌包整齊堆放,一朵朵金黃色的榆黃菇競相綻放,濃鬱獨特的香氣在棚裏彌漫。工人們正將成熟的榆黃菇摘下放入筐中,等待加工後進行售賣。

  “目前榆黃菇菌包制作和菌菇培育這兩個環節,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數字化生産。現在每天可以制作1.2萬棒菌包,比之前快了10多倍。”生産基地負責人張秋玲指著菌包制作流水線説。

  從菌菇到竹筍,從螺螄到豆角,過去3年,魚峰區新增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面積2.43萬畝,有效保障了優質原材料本地供應,螺螄粉原材料産量、産值實現“節節高”。

  科技育苗助力筍農增收

  “麻竹跟其他的竹子一樣,在初春雨水多的階段種植最好。如果錯過了最佳種植時間,就會影響成活率。”3月12日,在魚峰區裏雍鎮舉行的2024年柳州螺螄粉原材料産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種竹“土專家”黃彥志舉起手中的營養杯苗,向農戶們仔細講解麻竹種植的要點和注意事項。

  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數百名筍農穿梭于山間,他們有的插苗,有的施肥,有的鏟土,勾勒出一幅科技立“竹”産業興的美好畫卷。

  因為口感酸脆、氣味獨特,酸筍被眾多食客認為是螺螄粉的“靈魂”,市場需求量大。制作酸筍的原材料是大頭筍,也叫麻竹筍,是一種粗壯且口感細嫩的筍子。這種筍從種植到盛産期需要5年。

  早些年,螺螄粉急速擴大的消費規模讓酸筍原材料大頭筍告急。柳州市委、市政府為了解決螺螄粉原材料短缺的問題,鼓勵老百姓種植竹筍,種植連片10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900元。

  “按照柳州市一天産銷500萬包螺螄粉計算,光酸筍的日需求量就在250噸上下,一年下來酸筍的需求量10萬噸起步。”黃彥志説,作為土生土長的魚峰區白沙鎮人,2016年,隨著柳州螺螄粉産業蓬勃發展,他回到家鄉,投身螺螄粉原材料加工産業。

  為了從種植端解決酸筍短缺的問題,這些年來,黃彥志和村民們經過不斷摸索,走出了一條利用營養杯育苗的新路子。

  黃彥志介紹,營養杯育苗是指用盛有培養土等基質的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樹、花卉、林木幼苗。營養杯育苗通常在塑膠大棚、溫室等保護設施中進行,可使苗的生長發育獲得較佳的營養和環境條件。通過營養杯育苗,可以保證麻竹成活率超過95%。

  從2020年開始,黃彥志通過營養杯育苗,種植了超過1000畝的麻竹,並向外輻射推廣竹種植4萬多畝。

  “今年我們培育了40萬株竹筍種苗,已經銷售一空。”黃彥志指著地上用營養杯培育的竹筍種苗説,“由于政府部門加大了對螺螄粉原材料産業的扶持力度,農民種筍積極性很高,竹筍種苗供不應求。”

  近年來,魚峰區加大螺螄粉原材料的種植力度,今年底將完成竹筍種植1萬畝。到2025年底,魚峰區力爭實現麻竹種植面積5.5萬畝,麻竹筍産量5萬噸以上,本地竹筍在酸筍原材料中的佔比由2020年的30%提高到60%以上。

  智慧農業實現高效種養

  機聲轟隆,沃土翻飛。這段時間,隨著春耕生産逐步展開,魚峰區裏雍鎮富龍村約500畝馬鈴薯基地處處呈現繁忙景象。

  在農技人員指導下,當地農戶分工協作,規范操作農機進行埋種薯、蓋泥土、挖水溝等工作,提高了生産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産成本。

  為保障農業生産高效穩定,魚峰區近年來不斷加強農機裝備配套,提高農業生産機械化水準,其中馬鈴薯已實現機械化種植。

  裏雍鎮副鎮長陳嬌嬌介紹,有了農機助力,一臺機器一天可以種植近20畝馬鈴薯,相比人工,可將作業效率提高10倍以上。

  “馬鈴薯是螺螄鴨腳煲的配料之一。馬鈴薯畝産可達4000—5000斤,實現畝産值5000余元,每畝純利潤2500—3000元,助農增收效果顯著。”陳嬌嬌説。

  不僅馬鈴薯的種植效率今非昔比,在魚峰區白沙鎮王眉村的農田裏,柳州螺螄粉原材料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的種植戶引進自動移栽機,大大提高了辣椒、豆角、稻米等螺螄粉原材料的種植效率。

  魚峰區白沙鎮新安村大力發展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通過引入機械化機器和智能化技術,當地優化菌菇生産鏈,推動農業生産向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積極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這個智能係統可以監測房間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如果監測到溫度、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在設定好的范圍裏,便會發出提醒並及時將環境調節到適合榆黃菇菌絲生長的條件。”在白沙鎮新安村的菌包育種車間裏,張秋玲展示了菇房環境自動控制係統的功能。

  除了智能控溫、控濕、控光、控風之外,係統還能記錄菌種進出庫數量,方便查詢統計。通過數字信息化手段進行育種,生産基地讓蘑菇在最合適的環境中生長,農業生産變得精準化、集約化。

  這幾天,春意漸濃、氣候漸暖,榆黃菇長勢喜人,飽滿鮮艷。“去年我們建成了佔地400多平方米的智能菇房,生産菌包150多萬棒,年産值約400萬元。”張秋玲介紹。

  截至2023年,魚峰區新建柳州螺螄粉原材料標準化生産基地5個,累計種植養殖面積達6.71萬畝,農村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36萬元,位居全廣西第一。螺螄粉原材料已成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主導産業。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