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七巨頭”承壓 港股科企AI投入節奏受關注-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10:23:5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美股“七巨頭”承壓 港股科企AI投入節奏受關注

字體:

  當前,美股科技巨頭對AI的持續高投入面臨估值壓力。在海外市場對AI泡沫爭論不斷之際,港股互聯網公司的AI發展節奏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機構人士認為,科技股短期波動或加劇,不過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目前仍處於偏低區間,港股科技板塊的業績表現與研發力度或將影響其後續走勢。

  美股科技板塊回調 華爾街警示泡沫風險

  今年以來,美股科技股持續上漲,在英偉達、蘋果等科技“七巨頭”的帶領下,納斯達克100指數不斷創下新高。然而,進入11月,美股科技板塊持續承壓,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11月13日單日跌幅超過2%。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投行高管曾在11月初發出預警。高盛CEO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美股可能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出現10%至20%的回調。摩根士丹利CEO泰德·皮克(Ted Peak)也稱,市場應“歡迎”10%到15%的回撤。

  市場下跌的另一誘因源於對科技股基本面的質疑,其中最受關注的聲音來自“大空頭”邁克爾·伯裏(Michael Burry)。伯裏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多張資本支出與科技行業股價周期的對比圖,再度警告AI或存在泡沫。他的批評聚焦於“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hyperscalers)身上。他認為,這些公司通過延長計算機設備的使用壽命來減少折舊費用,從而虛增利潤,這種會計手法可能讓這些企業的收益被高估數十億美元。

  伯裏因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精準做空次貸而名聲大噪,其投資動向歷來受市場關注。在最新披露的持倉文件中,他管理的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大幅增持英偉達和Palantir的看跌期權,期末持倉市值合計超過10億美元,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不過,AI行業當前是否存在泡沫,市場意見並不一致。一些分析師認為,AI投資仍處於中期,長期潛力強勁。還有機構認為,市場此前對其盈利兌現速度抱有較高預期,短期回調更多反映預期修正。

  東吳證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陳夢&&,2026年美股科技泡沫最大的風險或是宏觀和政治周期,而不是股票基本面。結合泡沫生命周期指標,2026年泡沫似乎還有空間,但刺破泡沫的“針”或取決於美聯儲的降息路徑。

  港股AI企業投入穩健 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在海外爭論不斷的背景下,國內AI産業的發展周期備受關注。近期正值港股財報披露期,AI資本投入力度和業務落地進展成為市場評估的關鍵維度。

  從已披露的騰訊控股財報來看,2025年三季度公司收入1929億元,同比增長15%;資本開支約130億元,同比下滑24%。根據光大證券研報,騰訊控股三季度資本開支下滑主要受供應鏈影響。公司加大AI研發投入,三季度研發費用創單季歷史新高,混元圖像和3D模型性能行業領先,其中混元3D模型下載量已超過300萬。

  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三季度期間,公司對AI的戰略投入,不僅為廣告精準定向及游戲用戶參與度等業務領域帶來助益,也帶來了編程、游戲及視頻製作等領域的效率提升。

  券商人士認為,美國科技企業在AI發展上經歷了連續幾個季度的高投入、高增長敘事,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AI技術當前主要被用於優化現有業務,如廣告、游戲等業務。因此,中國科技股的風險敞口結構與美國市場並不盡相同。但同時,需要警惕某些細分領域的短期過度追捧。

  從估值水平來看,截至11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數最新市盈率為21.5倍,處於指數發布以來的較低位置,也低於全球其他主要科技指數。

  展望後市,在外部市場波動加大的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塊的估值彈性與業績穩定性將繼續受到考驗。國金證券海外和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易永堅認為,科技板塊數據分化態勢在延續,市場對AI泡沫的討論還在蔓延,短期波動或加劇。不過,從産業發展階段來看,AI基礎設施依然不足,而下游應用正在逐步開啟。從財務健康度來看,微軟、谷歌、Meta等資本開支大廠的自由現金流依舊強勁,靜態估值和現金流均沒有明顯壓力。易永堅建議,投資者應重點關注雲廠商作為基建和應用的前景表現。

【糾錯】 【責任編輯: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