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新華網等媒體,開展“我在‘十四五’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得益於數十年來在技術創新與産業轉型上的持續深耕,昔日的縣域黃磷生産企業興發集團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不僅使其成長為營收規模近300億元、母子公司雙上市的龍頭企業,更直接推動分拆上市的興福電子成功把握半導體材料國産化機遇,成為産業鏈關鍵一環。
近日,新華網走進興發集團,深入解讀了這家中國500強企業的轉型實踐。從傳統磷化工向高端新材料的戰略轉型,與從縣域布局到全球拓展的發展路徑相輔相成,共同構築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科技創新與綠色轉型:驅動産業進階的核心動能
“以湖北三峽實驗室為依託,發揮科技創新核心支撐作用,突破性發展微電子新材料、有機硅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和高值磷硫精細化學品産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構築現代綠色産業體系,加快實現‘千億興發,世界一流’目標。” 着眼企業未來規劃,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曾説道。
從工業級磷酸到電子級磷酸,從傳統農藥到半導體材料,興發集團的進階之路,本質上是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産業高端化、綠色化的攀登之路。
在磷化工這一核心主業上,興發集團已實現全産業鏈的升級與延伸。“我們最早做工業級磷酸鹽供給寶潔、聯合利華,現在食品級磷酸鹽全球領先,品牌溢價高於同行;草甘膦産能佔全國近30%,穩居行業前列。”興發集團董事會秘書鮑伯穎介紹,目前興發集團産品已出口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
在此基礎上,興發集團積極拓展硅化工與新能源賽道,形成“磷硅新能源”協同發展的産業格局。有機硅下游應用廣泛,增長迅速;新能源材料領域則聚焦磷係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尤其是新能源儲能市場,將成為資本開支的重點方向。尤為引人關注的是黑磷技術的研發突破,自2016年與中國科學院深圳技術研究院合作以來,已實現百公斤級製備,並在雙氧水催化等特定領域展現出應用潛力,為未來在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拓展埋下伏筆。鮑伯穎同時客觀指出其産業化仍需一個過程,難以一蹴而就,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
興福電子作為攻堅半導體材料的“尖兵”,其技術突破同樣具有代表性。“我們當前産能37.4萬噸/年,形成了以濕電子化學品産業為主導,電子特氣、先進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回收利用等相關聯業務協同共進的産業發展格局。”興福電子董事會秘書王力&&,公司正不斷向高端市場滲透,挑戰國際巨頭的主導地位。此外,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則是興福電子在市場中構築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源泉。王力説道:“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6%-7%左右,這是興福電子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
未來,興福電子還將瞄準電子級前驅體、電子特氣、封裝材料等半導體新材料,依託集團磷礦-黃磷-電子化學品的全産業鏈優勢,在供應鏈安全上構建獨特競爭力。“海外半導體材料企業缺乏磷礦資源,而我們背靠集團實現了從磷礦到電子級磷酸的全鏈條把控,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王力強調。
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基因,是興發集團實現長遠發展的另一關鍵。在ESG實踐方面,興發集團已連續16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並不斷提升管理水準。“我們的ESG實踐不止於‘披露’,更體現在全鏈條的綠色管控。”
鮑伯穎介紹,從生産端的節能減排、供應鏈的綠色化改造到參與碳交易實現“環保創收”,形成了體系化的綠色運營模式。興福電子則因應對海外半導體客戶對ESG的高標準要求,全面通過相關質量體系認證,並在園區內推廣電動叉車、太陽能設施等,將綠色生産內化為長期戰略。
資本賦能與産業協同:構築持續發展的雙引擎
資本市場的嫻熟運用,為興發集團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資本賦能是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不僅把資本工具當手段,更視其為戰略性舉措。”鮑伯穎開宗明義地&&。集團在資本市場的每一次布局,都緊密圍繞産業發展戰略,展現出穩健而前瞻的視野。
在此當中,分拆興福電子獨立上市,是興發資本運作的標誌性成果。回顧其歷程,這家成立於2008年的企業,專注於電子級磷酸等高端産品,卻因研發投入巨大、市場認證周期漫長,曾出現階段性虧損。“從2008年立項到2021年翻盤盈利,再到上市,興福用了10多年,這背後是集團‘長期主義’的堅定培育。”王力坦言。2019年底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為興福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了政策通道;而國際經貿環境變化催生的半導體産業鏈國産替代需求,則為興福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基於穩定的産業鏈以及多年技術攻堅,興福電子成功通過中芯國際認證並實現批量供應,標誌着我國電子化學品在高端芯片製造領域邁出國産替代堅實一步。”王力講道,這充分體現了技術突破與市場機遇相結合的重要性。
興發集團的資本“工具箱”遠不止於此。據鮑伯穎介紹,公司已靈活運用股票、可轉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多種工具,並實施多期限制性股票、員工持股計劃,有效激發了企業活力。“每一屆董事會,無論是興發集團還是興福電子,都要積極通過資本運作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這是董事長李國璋所倡導的。”這種持續的資本運作意識,確保了企業發展與資金需求的動態匹配。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穩健的資本管理,興發的資産負債率已從早年的70%優化至52.86%左右,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財務安全基礎。
在並購策略上,興發集團展現出較強的戰略定力與理性思維。“我們不做盲目擴張的並購,所有動作都圍繞‘下游客戶需求’展開。”王力強調。例如,興福電子與江蘇新化合資成立“江蘇興福”,旨在整合對方在異丙醇(IPA)領域的優勢,彌補自身在濕電子原料端的短板。興發集團則持續強化上游資源掌控,近期成功獲取橋溝磷礦採礦權,並與萬華化學合作開發大型磷礦項目。“磷礦毛利率差時也有40%以上,上游資源為公司向新材料業務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業績支撐。”鮑伯穎解釋道。這種基於産業鏈協同和周期判斷的並購邏輯,使興發集團能夠在行業波動中把握機遇,如在2015年行業低谷期收購橋溝礦業50%股權,在2016年有機硅低潮時收購興瑞公司50%股權,為行業景氣周期時的業績爆發積蓄了能量。
從興山縣的一家小黃磷廠,成長為在全球新材料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的企業集團,興發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即以主業為根基,通過精準的資本運作優化資源配置,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攀登産業高峰,並將綠色可持續理念貫穿發展始終。鮑伯穎將其成功因素歸結為“務實創新,合作共贏”的八字方針。
此外,興發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帶動了庫區就業與經濟發展,破解産業空心化問題,展現了企業與區域共榮的擔當。
面向未來,“千億興發”的藍圖已經繪就,興福電子也立志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子材料企業。正如李國璋此前所説,“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核心支撐作用,並向着世界一流企業衝刺”。在波瀾壯闊的産業升級與國産替代浪潮中,興發集團的實踐,不僅為中國傳統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富有啟示的樣本,更彰顯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高端産業鏈中銳意進取、行穩致遠的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