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回升,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合計達745.4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69%。與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在該業務上全部實現正增長,為業績提升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分析發現,上半年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呈現四大特徵:一是“馬太效應”加劇,頭部效應明顯;二是收入結構仍以傳統交易業務為主,代銷金融産品收入增速超30%;三是市場吸引力增強,新開戶數與客戶資産規模乘風而起;四是買方投顧轉型再深化,新業態逐步顯現。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具體來看,經紀業務收入排名居前的依舊是頭部機構。中信證券以79.92億元的經紀收入穩居首位;國泰海通、華泰證券分別以68.66億元和50.94億元名列前茅;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中國銀河、廣發證券、中金公司均邁過30億元關口。上述9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合計434.64億元,佔42家A股上市券商經紀業務總收入的58.31%,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受益於市場交投活躍度持續提升,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全部實現同比正增長,13家增速超50%,40家增速超30%。其中,合併後的國聯民生以183.94%的同比增速高居榜首;國泰海通、國信證券緊隨其後,分別同比增長101.60%和70.51%。
進一步拆解來看,證券經紀業務的核心收入來源仍然是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券商上半年代理買賣證券收入合計633.36億元,在證券經紀業務總收入中佔比約為85%,且其62.24%的同比增速與A股市場61%的成交額增幅基本同步。
作為衡量財富管理轉型成效的關鍵指標,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券商代銷金融産品業務總收入達55.67億元,同比增長32.05%。
頭部券商在代銷業務方面優勢明顯。中信證券上半年代銷金融産品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達8.38億元,在行業中排名第一;中金公司、國泰海通、中信建投、廣發證券該部分收入均超4億元。
民生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張凱烽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經紀業務呈現“強者恒強”格局,主要是因為頭部券商在客戶和産品兩端具備較強的先發優勢:一是頭部券商營業部數量或App建設具備優勢,新開戶及存量客戶交易需求提升;二是頭部券商産品更加豐富,旗下基金較早布局ETF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等領域。
買方投顧轉型深化
市場的持續活躍吸引投資者不斷入場,各家券商紛紛抓住機遇,客戶規模和資産規模均有顯著增長。
招商證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財富管理客戶數、高凈值客戶數分別同比增長45.53%和23.99%;私募客戶交易資産規模較2024年末增長17.71%,企業客戶數、企業客戶資産規模、企業客戶産品保有規模均實現同比增長。中信建投半年報則顯示,公司利用互聯網引流效果位居行業前列,新開發客戶達到83.08萬戶,同比增長12.98%。
向買方投顧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並在上半年取得實質性進展,基金投顧業務規模顯著增長。例如,山西證券基金投顧規模較上年末增長48.5%。第一創業的“e投顧”業務簽約客戶數、簽約資産規模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87.98%和92.08%。東方證券在半年報中&&:公司在基金投顧業務方面共推出28個組合策略,截至報告期末,基金投顧業務保有規模達149.25億元;存量客戶數11.04萬戶,客戶留存率52.83%,復投率75.95%。
展望下半年,華泰證券沈娟團隊研報觀點顯示,受益於成交額、兩融規模持續突破,預計財富管理和資本中介業務有望繼續貢獻增長。同時,由於利息凈支出受融資結構和綜合成本影響較大,預計經紀業務凈收入整體表現好於利息凈收入,或繼續成為驅動行業業績增長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