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重組,作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宛如一條推動産業升級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在資本市場的舞&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自2024年9月24日“並購六條”重磅發布以來,其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截至目前,滬市已新增披露重大資産重組104單。隨着半年報披露結束,記者注意到,多家企業搭乘並購重組的東風,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為資本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使得滬市並購重組市場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
半年報彰顯並購紅利 業績增厚效果顯著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一批完成交割的並購重組項目,在滬市公司半年報中披露了亮眼的財務數據,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源。這些項目不僅展現了並購重組在企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更揭示了其對資本市場的深遠影響。
首先,*ST松發(603268.SH)在2025年5月完成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權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實現主營業務從日用陶瓷製品向高端船舶及裝備製造的華麗轉身。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達到66.8億元,同比飆升315.49%;歸母凈利潤高達6.47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5646.55%,盈利能力實現根本性改善。公司&&,本次重組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裝備製造業務,借助上市公司&&進一步提高恒力重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船舶製造能力,積極培育新質生産力。未來,隨着募投項目的全面投産以及訂單船型結構持續優化,公司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
無獨有偶,2024年底,瀚藍環境(600323.SH)完成了對港股上市公司粵豐環保(01381.HK)的私有化收購,並於2025年上半年順利實現並表。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7.63億元,歸母凈利潤9.67億元,同比增長8.99%,總資産增長61.40%。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模躍居行業前列,綜合實力提升,並購後持續整合資源,釋放“1+1>2”的協同效應。
同樣憑藉並購實現突破的還有寧波富邦(600768.SH)。2024年度,寧波富邦完成對電工合金(300697.SZ)55%股權的重大資産收購。並購後電工合金觸點産品銷量達14.6億顆,受益於銀價上漲等因素,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29.18%,凈利潤增長89.52%,在銀材、銅材市場份額提升,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賽力斯(601127.SH)的並購舉措同樣值得關注。2024年9月,賽力斯宣布以81億元收購龍盛新能源100%股權。此舉不僅加強了賽力斯對生産環節的把控,還有助於降低生産成本。此前,問界系列車型一直租賃龍盛新能源的超級工廠進行生産,通過收購,賽力斯能夠確保生産端資産的完整性,從而推動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並為整體經營戰略的實施和業績增長奠定堅實基礎。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24.02億元,歸母凈利潤高達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
産業整合引領並購 升級邏輯清晰明確
值得關注的是,收購並表業績“添彩”,更多映襯的是本輪滬市並購重組的鮮明“底色”:以産業整合和轉型升級為主導,摒棄早期單純規模擴張邏輯,注重質量提升與産業協同,從“數量擴張”邁向“質量提升”。
遠達環保(600292.SH)購買中國電力(02380.HK)、湘投國際合計持有的五凌電力100%股權以及國家電投廣西公司持有的長洲水電64.93%股權。交易後,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從而構建“環保+流域水電+新能源開發”的立體業務架構,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提供可操作路徑。
藍科高新(601798.SH)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藍亞檢測100%股權和中國空分51%股權。藍科高新主要從事相關石油石化特種裝備研發設計製造及檢測,藍亞檢測主要業務為石化設備檢測,中國空分主要業務則為空分、低溫及環保工程。這次交易有利於央企國機集團內部資源的戰略性調整,通過盤活存量資産,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科技並購熱度居高不下。滬硅産業(688126.SH)通過整合旗下核心硅片資産,實現對300mm大硅片的全資掌控;至純科技(603690.SH)收購威頓晶磷,補齊電子材料短板,向半導體上游延伸;奧浦邁(688293.SH)收購澎立生物,提升CRO(合同研究組織)研發服務能力;北自科技(603082.SH)産業並購穗柯智能100%股權,穗柯智能專注於智能物流系統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與北自科技的主營業務(智能物流系統集成)較為契合。滬市公司正通過並購切入新質生産力賽道,加快戰略轉型,形成“補鏈、強鏈、延鏈”的産業協同效應。
市場人士&&,在政策與市場自驅力共同作用下,滬市並購重組市場活力有望持續。優質資産注入增強上市公司實力,豐富投資選擇,推動資本市場良性循環。未來,滬市並購重組將繼續為産業升級和企業發展賦能,不斷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