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黃海榮)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一場顛覆傳統生産邏輯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大量製造企業正面臨“內卷式”競爭的深層挑戰,産能過剩、價格戰加劇等問題交織,行業亟需探索一條以技術驅動、生態協同為核心的破局路徑。
AI全環節賦能升級 中國正步入“智造時代”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引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賦予製造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倒逼行業加速迭代升級,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産業變革,中國正快馬揚鞭步入“智造時代”。
近期,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了我國在産業數字化方面的發展成果。截至2024年底,智能化轉變、數字化改造加速推進,建成了萬餘家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製造業行業大類。
“據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諮詢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2024年,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居全球第一。”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經營中心總裁趙燕錫近日在“AI+管理 成就不凡”金蝶雲·星空領先製造城市峰會上&&,製造企業破局內卷困境,需乘“數”而上,緊抓AI時代機遇,探尋自己的數智化成長之路。
在全球産業鏈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龍頭企業的引領,更需要一大批在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成長型企業。趙燕錫説,很多專精特新企業具有持續研發投入大,海外收入高等特點,在政策引導、金融支持、技術創新和生態賦能的合力下,成為補鏈強鏈的關鍵力量。中國製造正在從製造工廠向全球創新中心躍遷。
他認為,AI時代製造業的價值鏈正面臨重塑。傳統的微笑曲線(重視産品研發和市場營銷)和武藏曲線(強調提升製造環節附加值)都不足以解釋現實。趙燕錫&&,“AI時代,製造業的曲線是一個新的數字化曲線,它會高於原來傳統的曲線,因為數字化可以給企業所有環節帶來效率提升,推動更好地創新,所以附加值也更高。”
洞悉九大變化 拆解製造業破繭蝶變機理細節
趙燕錫分享了對製造業發展的深刻洞察,他認為製造行業正發生九大變化,企業唯有擁抱變化,在作戰體系(研發、營銷、供應、製造、服務等)和支持體系(財務管理、流程與IT 、組織文化等)實現系統升級,才能實現高質量增長。
首先第一個變化是從逆向工程向正向研發轉變。傳統製造業是拿着標杆企業的産品拆解之後,從詳細設計圖紙開始進入工藝研發和試製階段,仿製産品缺乏競爭力,進入價格內卷螺旋。正向研發則是洞察客戶需求,自主研發定義産品,完成功能架構和物理架構設計,再進入工藝和試製階段。這一過程系統提升企業可持續架構性顛覆性創新能力,中國企業2024年發明專利達104.5萬件,數量和質量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不少企業擔憂研發投入帶來成本壓力提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英搏爾案例證實了正向研發不是成本,而是回報可觀的價值投資。為了在新能源零部件行業保持領先,英搏爾持續進行高強度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在7%-8%,高於行業平均水平4%-5%。金蝶雲·星空PLM幫助英搏爾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其核心技術創新産品集成芯+800V體積減小50%,功率密度提升32%,可無縫遷移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相關係統。這一技術成果直接拉動營收增長72%,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毛利率超汽車業務17%,漸成公司強勁增長極。
第二個變化是生産製造環節從靜態計劃到動態計劃的轉變。製造企業面對客戶需求高度定制化和實時變化的新挑戰,需要數字化&&整合調配實現需求和産能動態平衡,系統動態調整計劃、多級滾動、自動排産,形成柔性生産能力,滿足客戶臨時插單、交期提前、物料短缺等場景。另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聖龍利用金蝶雲·星空動態計劃能力,實現計划動態快速調整,計劃效率提升50%,供貨及時率提升13%,交期縮短30%。
此外,他還列舉了同步發生的其他變化,具體如下:
從規模化生産到柔性化生産 從專機專線固定次序到單元式柔性設備,可重組並多型號同線混産,實現設備、流程、供應鏈、人員柔性統籌;
從採購交易協同到供應鏈網絡協同 實現採購從點到點交易,轉變為覆蓋供應鏈全環節(包括設計、尋源、計劃、採購、質量、製造、結算)的網絡化協同,這是高效供應鏈體系構建的底層架構;
從壓貨式經銷到共贏渠道生態 與經銷商共同經營終端滲透率、覆蓋率、上架率、新品率、動銷率、人效比、坪效比、費效比等核心渠道指標,數智化支撐商品流向管理、庫存管理、訂貨業務,經銷商一鍵下單,AI輔助一單到底。品牌區域滲透率和經銷商動銷率都獲得明顯提升。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啟全球化之路 從通過跨境電商實現産品出海,到在海外布局産線和供應鏈的生産出海,進而將研發、供應鏈、營銷、工程都設在海外的品牌出海,再到核心價值鏈全球分佈的全球化運營,不同企業在出海的道路上層層進階,破解伴隨全球化出現的全新挑戰,如全球化架構、本地化運營、財稅合規和集團管控,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
財務角色地位變化——從核算型財務到業務夥伴 財務不再是“賬本先生”,而是通過精細化核算深度賦能業務,以管理型報表展現産品線損益、事業部貢獻度、區域盈利地圖等,不再只服務於管理者,而是為不同業務單元提供經營分析報告。
組織結構變化——從科層組織向創業家模式合夥人組織架構轉變,解決組織內耗、創新性不足等問題,以合夥人的角色定位進行價值驅動、協同共創,全員經營意識得到顯著提升。
管理信息化變化——從MRP(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到EMAI(企業管理AI)AI重塑製造業數字新能力,實現研産供銷服務一體化、業財票稅檔一體化、人力協同一體化、項目運營一體化。
金蝶推動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下沉落地,轉化成貼近製造企業應用場景的智能體(Agent),以金蝶雲·蒼穹AI原生&&為底座,通過MCP/A2A協議接入第三方工具或智能體,打造AgentHub協作網絡(即企業智能體協作網絡)。
PLM雲推動快速迭代研發,供應鏈雲實現動態供應鏈協同,製造雲構建分佈式製造網絡,全渠道雲實現社群化渠道共生,人力雲靈活應對新型組織變革需求,智能體協作網絡支持企業全球化運營等,金蝶以數智化撬動利潤增長,創造AI賦能實體經濟的便捷性和可行性。
更多的變化正在發生,如雨後春筍紛紛破土的背後,是勢如破竹的洶湧力量。當製造業遇上數字文明,我們迎來的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而是人類生産方式的全新可能。這場深刻變革沒有退路,但闖過去,便是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