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全球化戰略 8月以來近20家A股公司籌劃赴港上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5 09:55:44
來源:上海證券報

錨定全球化戰略 8月以來近20家A股公司籌劃赴港上市

字體:

  資産體量大、資本開支高、國際化業務程度高的央企與行業龍頭更傾向於選擇“A+H”布局,因為其國際融資需求持續且穩定;同時,對於中型成長企業,如果是具備全球化潛力的新能源車企、芯片設計公司等,“A+H”同樣能打開國際投資者認知和配置空間。

  A股公司正密集籌劃赴港上市

  8月24日晚,格林美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8月22日晚間,華勤技術、科興制藥、中堅科技及萬辰集團亦同步披露了赴港上市計劃。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已有近20家A股公司宣布擬籌劃赴港上市;同時,立訊精密、勝宏科技、軍信股份、星環科技等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從企業規模來看,籌劃赴港上市的公司中不乏細分行業龍頭,其中,立訊精密、勝宏科技的A股總市值均已突破千億元。

  “A股公司積極籌劃赴港上市,確實與今年港交所IPO新規落地存在直接關聯。”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H股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外匯融資通道,這對其海外業務拓展及全球化戰略布局具有關鍵支持作用。因此,最適合採用“A+H”上市模式的是那些有明確海外拓展與出海需求的企業。

  據悉,8月4日,港交所關於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規定的新規正式生效。在業內看來,這次港交所改革新股定價機制,既考慮了發行人的融資靈活性,也強調了對公眾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有助於推動更多A股公司發行H股。

  電子行業公司成赴港上市主力軍

  拓展國際化戰略、優化海外業務布局、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增強境外融資能力及提升綜合競爭力,成為多家企業在公告中共同強調的主要動因。

  記者梳理發現,近期披露籌劃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覆蓋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化工、傳媒等多個行業。

  從行業分佈來看,電子行業最為密集,華勤技術、芯海科技、露笑科技、極米科技、晶合集成、普源精電等企業均計劃赴港上市;醫藥生物領域亦有科興制藥、可孚醫療兩家公司公布相關計劃。另外,計算機行業的卓創資訊與萬興科技、傳媒行業的天下秀、食品飲料行業的天味食品、化工行業的美錦能源,也紛紛宣布籌劃赴港上市。

  “從行業特徵看,資源能源、裝備製造、基建工程、醫藥創新、互聯網&&等全球化屬性較強的板塊公司更易於通過‘A+H’布局受益。”黃立衝&&。例如,醫藥與高端製造企業可借助港股資金支持在歐美的研發和市場布局。

  以科興制藥為例。8月22日晚,公司宣布正在籌劃發行H股股份並在港交所上市。科興制藥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微生態製劑的研發、生産、銷售一體化的創新型國際化生物制藥企業。在藥品出海方面,公司已構建起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營銷網絡。

  目前,科興制藥出海&&已獲得18款産品的海外商業化權益,2025年上半年在約60個國家的註冊申請獲得受理,取得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註冊批准,目前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西、貝伐珠已在多個國家獲批上市。

  作為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出海,特別是深耕新興市場商業化領域的典型代表,科興制藥&&,此次擬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創新+國際化”的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進一步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及國際品牌形象,同時充分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的資源與機制優勢,優化資本結構,拓寬多元融資渠道。

  再看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的電子行業,其産品迭代快,需要持續的高額投入,在全球競爭加劇背景下,赴港上市已成為企業尋求更大發展空間做出的戰略選擇。

  例如,晶合集成稱,籌劃港股上市主要為了拓展海外客戶,主要出於投資戰略布局方面的考慮。華勤技術亦&&,通過在香港上市搭建的港股資本運作&&,公司能更充分地利用港股資本運作優勢助力快速擴張,這將為後續的再融資、海外收並購等戰略項目的穩步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多個千億市值行業龍頭已遞表

  哪些企業更傾向於尋求“A+H”上市模式並從中受益?黃立衝分析認為,從企業規模看,資産體量大、資本開支高、國際化業務程度高的央企與行業龍頭更傾向於選擇“A+H”布局,因為其國際融資需求持續且穩定;同時,對於中型成長企業,如果是具備全球化潛力的新能源車企、芯片設計公司等,“A+H”同樣能打開國際投資者認知和配置空間。

  記者注意到,8月以來,精密製造龍頭立訊精密、AI算力PCB細分領域全球龍頭勝宏科技、固廢龍頭軍信股份、AI基礎設施軟體國內純軟體服務商星環科技等,多家細分領域頭部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

  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回暖,全球投資人及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市場估值與流動性顯著改善,“A+H”股的價差不斷收窄。這進一步提升了港股IPO對於境內企業,特別是A股上市公司的吸引力。

  記者梳理多家行業龍頭公司披露的H股上市招股書時注意到,赴港上市不僅是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的重要手段,更是其推進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環,能夠從品牌、人才與資本運作多方面,為企業業務發展帶來多重助力。

  以超3000億市值(截至8月22日收盤)公司立訊精密為例,對於此次港股IPO募集資金用途,其&&:將用於擴充公司産能及升級公司現有生産基地;投資技術研發,完善公司的製造流程及提高公司的智能製造能力;投資上下游行業或相關産業的優質標的等。

  再看勝宏科技。作為國內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計算PCB領域的核心供應商,公司的下游客戶覆蓋英偉達、AMD、英特爾、特斯拉、諾和諾德、微軟等各領域國際知名廠商。截至8月22日收盤,公司A股總市值約為1899億元。

  根據勝宏科技規劃,本次港股IPO募資部分金額將用於擴展公司的全球製造能力,包括在泰國和越南建立新的HDI及MLPCB生産設施並進一步將生産流程自動化,以進一步加強公司的全球交付能力,加強供應鏈韌性,改善服務反應,並更好地支持全球客戶。

  “在港股上市意味着企業有機會被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吸引外資基金配置,提高全球知名度;同時,也將對海外客戶及合作夥伴的供應商選擇決策産生積極影響。”黃立衝認為。

  這波A股公司赴港上市熱潮能延續多久?在業內看來,這更像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開放和企業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長期趨勢,而非短期現象,其反映出中國企業在新發展階段對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追求,也體現了香港資本市場在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方面的獨特價值。

  黃立衝認為,下半年,若恒指維持穩健上行,更多有全球化發展訴求的A股公司,會加快赴港上市步伐,以實現“雙軌”融資。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