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證監會去年11月份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市值管理指引》)至今,已滿9個月。《市值管理指引》提出,以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和運用,推動經營水平和發展質量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提升市場估值的底氣。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等生”,具有資金、人才、市場等優勢,正通過加大研發、並購重組、人才激勵等方式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自身競爭力,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搶佔科技制高點。
“從資本市場來看,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意義深遠。”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增厚自身利潤,其“正外部性”更會推動技術成果向全社會擴散,帶動産業鏈協同增效,形成整體盈利動能,夯實資本市場業績根基。其次,從估值層面來看,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估值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能打開成長空間,推升資本市場的估值,資本市場的高估值又會通過增加股權融資等渠道反哺研發投入,形成良性循環。最後,頭部企業的創新示範效應能夠引導資本向科技領域聚集,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助力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同時,要注意加強中小投資者保護,確保創新紅利公平共享。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目前,我國經濟正加速向創新驅動轉型。今年以來,隨着我國新質生産力發展,中國資産獲得重估,其中,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創新藥等科技板塊估值快速修復。
上市公司已經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到1.88萬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投入一半以上,擁有專利數量佔全國總量的1/3。
近年來,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15日,A股已經有381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報,合計研發投入達850.37億元,同比增長4.52%。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研發強度)2.8%。其中,國防軍工、計算機行業的研發強度超過10%。
另外,截至8月15日,A股公司累計擁有專利數量226.16萬件,較2024年年底增長5.32%,其中發明專利67.99萬件,較2024年年底增長11.46%。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企業自主發力的雙重驅動下,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李求索&&,A股科技類公司市值和數量佔比持續上升,上市公司技術人員佔比與專利數也不斷攀升,印證企業的創新活力與能力不斷增強。
為進一步以創新賦能公司發展,李求索認為,上市公司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首先,平衡長短期目標,在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同時,加大對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投入,築牢長期持續的創新根基。其次,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研發資金使用效率。最後,以AI技術賦能數字化升級。隨着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不斷涌現,數字化正在成為企業創新變革的突破點,上市公司應以AI為核心抓手,推動數字化轉型,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生産效率的實際提升。
並購重組助力轉型升級
並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重要方式。去年9月份,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即“並購六條”),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産力方向轉型升級。
自“並購六條”&&以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活躍度顯著提升,地方政府亦紛紛&&支持舉措。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15日,A股共有118家公司披露重大資産重組,同比增長103.45%。上市公司圍繞産業整合、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等開展並購,增強産業鏈綜合競爭力。
李求索&&,從實踐來看,科創板、創業板公司並購重組數量持續增長,電子、汽車、計算機、醫藥生物等前沿板塊並購規模突出,與政策導向高度契合,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了核心動力。
目前,並購重組已成為上市公司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加速器”。中央財經大學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其核心作用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快速突破技術瓶頸。上市公司通過並購優質科技企業,尤其是半導體、AI、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可繞過長期研發投入的“試錯成本”,直接獲取核心技術、專利和研發團隊,縮短技術迭代周期。二是産業鏈協同創新,構建生態閉環。圍繞主業産業鏈並購,能打通“研發—生産—應用”全鏈條,推動技術、數據、場景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通過“鏈長+鏈主”模式引導的並購,更能強化區域産業集群效應。三是跨行業融合催生新業態,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完善人才激勵
科技創新的根源在於人,股權激勵是企業吸引、留住、聚集人才的重要抓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15日,A股已有353家公司披露398單股權激勵計劃,其中科創板、創業板合計242單,佔比達60.8%。
目前,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成為科創板、創業板公司主要激勵工具,上述242單股權激勵計劃中,有182單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佔比超七成,達75.21%。
下一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有望進一步優化完善。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研究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程序,提升便利性和靈活度”。
李求索認為,上市公司作為行業標杆需進一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健全多元化評價體系,為科技人才提供創新土壤,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動能。同時,上市公司還可以借助上市&&優勢,有條件增發股票獲得大體量融資來布局科技創新,持續釋放“孵化器”“加速器”效能,整合創新資源、構建創新生態。此外,上市公司應健全産學研協作機制,推動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技術突破及其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
在李曉看來,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具有“五重價值”。一是支持國家戰略落地。通過資本市場賦能,上市公司成為“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載體,助力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搶佔制高點。二是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産業升級。通過股權、債權融資為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直接促進創新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三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效率。資本市場通過“估值分化”機制,引導資金從低效領域流向高成長科技企業,並購重組加速淘汰落後産能,推動産業集中度提升。四是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長期資金。科技創新能力強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確定性高,更受長期資金青睞,促進市場穩定發展。五是塑造“創新溢價”估值體系。資本市場對“硬科技”企業的估值邏輯從“短期盈利”轉向“長期成長潛力”,激勵更多企業加大創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