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監管領航!織密投資者保護之網,解讀來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16 09:46:07
來源:證券時報網

強監管領航!織密投資者保護之網,解讀來了

字體:

  證監會主席吳清對投資者保護進行了係統的闡述。

  5月15日,在“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現場,吳清明確要從五個方面將把投資者保護貫穿于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全流程各方面。包括進一步夯實投資者保護的制度基礎,進一步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進一步推動行業機構提升專業服務水準,進一步依法嚴打證券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暢通投資者維權救濟渠道等。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資本市場圍繞著強監管、防風險、促高品質發展發布了所有政策,將投資者保護貫徹到了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的全過程,隨著制度的進一步落地,投資者保護的觸角將延伸到改革的方方面面,與提升資本市場穩定性、服務實體經濟功能一道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加成熟、規范的方向發展。

 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基礎

  吳清表示,在制度制定修訂過程中,充分聽取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意見建議,作出客觀公正的專業研判,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性,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實質的公平保護。

  目前,我國股市有2.2億投資者,基金投資者更多,這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市情。雖然近幾年來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但A股仍以散戶為主,中小投資者眾多且高度分散,抗風險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投資者保護工作因而更為重要,有必要不斷完善制度規則體係,完善投資者行權維權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在基礎法律法規框架下,監管部門不斷完善基礎制度,著力健全覆蓋發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環節的投保制度體係。

  如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的意見(試行)》,從嚴監管企業發行上市活動,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鏈條各方責任,切實樹立對投資者負責的理念,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明確要堅持將投資者利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時回應投資者關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並貫穿于監管規則制定、監管行動執行和市場文化培育的全過程。《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要聚焦于校正行業機構定位、夯實合規風控基礎,持續優化投資者服務,嚴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切實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維護好社會公眾對行業的信任與信心。《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著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品質,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僵屍空殼”和“害群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凝聚各方共識,創造平穩的退市環境。

  在完善投資者行權維權機制方面,證監會指導投資者服務中心開展持股行權,以普通股東身份依法行使權利,代表中小投資者發聲,通過示范效應提升廣大中小投資者股權意識,引導中小投資者積極行權、依法維權,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提高治理水準。

  華安證券董事長章宏韜表示,一係列基礎制度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在此基礎上,要堅持“買者自負、賣者有責”原則,進一步明確各市場主體的責任義務和行為邊界,營造健康的資本市場法治環境。

  保護投資者需各方形成合力

  吳清指出,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資訊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控股股東、實控人和董監高作為“關鍵少數”,必須挺在前面、扛起責任。

  實際上,在資本市場“1+N”政策體係的部署中,以上制度規則均有涉及。在入口端,監管部門嚴把市場入口,通過提高上市標準和現場檢查比例等方式讓符合條件的企業登上資本市場舞臺。發行市場生態持續優化,擬上市企業和中介機構申報品質提升。

  在持續監管方面,監管部門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同時防假打假、規范減持,減持新規明確,對于金額較大、情節較重或者拒不改正的,應當立案處罰、嚴肅市場紀律。

  在出口端,監管部門設置更加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25家上市公司鎖定退市(含已退市),其中9家已退市完畢,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市場化“出清”威力正在加速顯現。

  中泰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徐馳指出,更加科學的退市制度建設與更嚴格有效的監管有助于完善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助力資本市場暢通價值發現功能,增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和信任,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參與市場,讓投資者能夠更好地分享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成果。

  吳清還強調,行業機構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端正經營理念,回歸本源、守正創新,恪守信義義務,增強專業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更加適配的産品和服務。對標對表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重視聲譽管理,堅定職業操守,培育良好的行業文化和投資文化。

  章宏韜表示,作為連接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橋梁紐帶,以證券公司為代表的中介機構要在促進資本形成、價格發現、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承擔市場“看門人”責任,進一步提升對新質生産力的服務能力,提升支援科技創新的精準性,為市場挖掘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好公司。

  “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打造涵蓋資産管理、投資咨詢、基金投顧的大財富管理服務體係。”章宏韜指出,要在做專做優做精做強主責主業上更加努力。樹立底線思維,將風險管理工作前置到業務決策環節,做實做精做細投資者保護工作,全面充分提示相關風險,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免費、專業、便捷的“一站式”教育服務,加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和投資能力。

  強監管為投資者保駕護航

  吳清提到,證監會堅決落實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辦案件數量和處罰金額大幅上升。證監會將會同有關各方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係,進一步提升行政刑事銜接效率,讓不法分子付出慘痛代價,切實維護市場“三公”秩序。

  過去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嚴監管的一個側面就是,罰單發布更密、落地更快、處罰更重,證監會“零容忍”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態度堅決。Wind數據顯示,5月以來,已有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若把時間拉長看,已有近半上市券商在今年收到罰單。

  田利輝表示,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有助于及時糾正違規行為,預防係統性風險,促進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強化監管,可以提升券商的合規意識和內控水準,推動行業整體向更加規范和透明的方向發展,保護投資者利益。

  在暢通投資者救濟維權渠道方面,吳清指出,將綜合用好投資者保護制度工具,加大證券特別代表人訴訟適用力度,更好發揮調解仲裁的作用,加強訴調對接,推廣示范判決機制,依法用好先行賠付、當事人承諾等,更加有力支援投資者獲得賠償救濟。同時,將動員各方力量,更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在投資者權益救濟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圍繞著兩個詞推進,即“有效”和“效率”。所謂“有效”,就是通過法律制度的頒布和落實,實現對投資者權益損失的彌補效果和打擊證券違法行為的震懾效果;所謂“效率”,就是在對投資者保護和違法違規行為打擊的同時,實現監管成本和監管收益的最優解。因此,示范判決、特別代表人訴訟等節約監管或執法成本,提高監管、執法收益的創新舉措不斷推進。

  談及如何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維權便利度、降低維權成本,鄭彧表示,首先,需要在既不護短也不矯枉過正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適用;其次,可以進一步考慮推進示范訴訟和訴調對接機制;最後,進一步加大特別代表人訴訟適用力度,強化對違法行為的威懾力度。

【糾錯】 【責任編輯:鄭然 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