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醫美消費迎來一波高峰。中國商報記者走訪多家醫美機構發現,不少消費者利用假期踐行“變美”計劃,醫美市場呈現供需兩旺態勢。此外,男性消費者比例上升,選擇進行植發、肉毒素注射(去皺、瘦臉)以及皮膚管理的男性明顯增多。
當前,在醫美市場上,一股追求理性與專業化的潛流在消費者中涌動。(資料圖,圖片由CNSPHOTO提供)
“美麗投資”成焦點 男性消費者加速入場
10月2日上午11點,北京合生匯商圈的新氧線下門店內的候診區已經坐了不少等待諮詢和消費的顧客,其中不乏一些從外地來的“求美者”。
“平時工作太忙,恢復期也不方便,國慶長假正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早就想做的項目,還不影響工作。”在候診區的李薇(化名)告訴記者,她提前兩個月就預約了眼綜合和注射微整形,預算在5萬元左右。“這對我來説不是衝動消費,而是一項長期投資。”
像李薇這樣的消費者並非個例。北京某連鎖醫美機構負責人張麗敏告訴記者,今年國慶前一週,&&下單量環比增長顯著,搜索熱度最高的項目包括熱瑪吉、光子嫩膚、玻尿酸填充等輕醫美項目。預約到店人數較多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杭州。
記者發現,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醫美消費呈現出一些新的消費趨勢。95後、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將醫美納入日常自我管理範疇。21歲的大學生王萌(化名)在社交媒體&&發文尋找“醫美搭子”。
“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會定期做皮膚管理,就像健身一樣自然。”王萌這個假期第一次嘗試了水光針注射,她告訴記者,“感覺效果不錯,以後可能會考慮其他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男性消費者的比例也在上升。有醫美諮詢師告訴記者:“現在來做項目的男性,心態更加開放,目的性也很強,主要是為了解決脫髮、皺紋等具體問題。”此前就有數據顯示,男性醫美消費者增速連續多年高於女性。
節前新品集中上線 機構促銷活躍市場
國慶、中秋假期前,醫美市場已顯露活躍態勢。多款醫美低價新品和促銷活動趕在節前上線,覆蓋射頻、注射、皮膚管理等品類。比如,新氧推出的童顏針價格為2999元/針,被業內稱為史上最低價,同類産品的價格均在萬元級。
記者在多個醫美App上看到,“國慶美麗狂歡”“長假特惠,低至XX元”等促銷標語充斥首頁。原價近萬元的熱瑪吉,某些機構打出“秒殺價”不足5000元;一支定位高端的玻尿酸,組合套餐價僅為正價的一半。
對此,有業內人士&&:“節前上線新品是瞄準消費者在長假集中決策的特點,部分新品價格較常規項目低20%至30%。”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萬家醫美相關企業。大量新機構涌入之後,為了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直接、快速的方式是採取低價策略。
也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分享“踩坑經驗”。在廣州工作的林琳(化名)告訴記者:“去年,我在一個小工作室打了特別便宜的水光針,結果皮膚過敏紅腫了近一個月。後來才明白,那種價格連正規産品的成本都不夠。”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她選擇了一家雖然價格更高但資質和口碑都經過仔細核實的大型機構。“醫美畢竟是醫療領域,我不敢再貪便宜了。”
有業內醫生提醒:“超低價背後可能有貓膩。比如,宣稱某高端品牌玻尿酸,實際注射時可能被替換成廉價品牌甚至不明産品。或者,用低價光電項目吸引消費者到店,然後在面診時極力推銷更昂貴的套餐。”
風險仍需警惕 理性消費與合規服務成關鍵
“幾乎每個假期後,我們都會接診到一些因在不正規場所操作而導致的修復案例,如注射物栓塞、感染、形態不佳等。”北京某三甲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謝濤擔憂地對記者&&。
“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醫美不應是單純的消費行為,而是一次嚴謹的醫療決策。”謝濤提醒,“假期求美,務必牢記三點:一查機構與醫生資質,二驗藥品器械真偽,三簽正規知情同意書。切勿讓‘假期特惠’蒙蔽了雙眼,將自身置於風險之中。”
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監管力度也在持續加大。國家衞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已聯合開展多輪打擊非法醫美專項治理,重點查處無證行醫、假冒藥品器械、虛假宣傳等亂象。
當前,在醫美市場上,一股追求理性與專業化的潛流在消費者中涌動。“我做醫美諮詢8年了,最大的感受是,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懂行’。”北京某醫美機構的諮詢師趙蕓告訴記者,“很多人來之前會做大量功課,並直接詢問醫生資質、設備型號、産品批號等信息,單純用低價或誇張宣傳已經很難打動他們了。”(記者 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