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醫美火了,是美容還是毀容?-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8 09:22:03
來源:中國商報

“快餐式”醫美火了,是美容還是毀容?

字體:

短短數日,煥然一新?近年來,出國“快餐式醫美”這種新型消費模式在愛美人士中悄然流行。然而,在這股追求“速成美麗”的風潮背後,隱藏着諸多風險與隱憂。

所謂“快餐式”醫美,指的是消費者前往國外,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諮詢、手術、恢復並回國的高強度醫療美容行程。這種模式滿足了當代人“高效變美”的需求,但也將複雜的醫療行為變成一場“美麗賭博”。

這些“快餐式醫美”的消費者通常時間緊迫:周五請假飛往國外,周六接受手術,周日休息一天,周一即返回國內。為了迎合消費者需求,醫美機構相應地推出各種“速成套餐”,承諾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多項整形服務。

醫美本質上是醫療行為,而非普通消費。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複雜醫療程序,風險也隨之提升。醫美手術需要足夠的恢復時間和專業的術後護理,而“快餐式”流程往往無法滿足這一基本要求。消費者通常在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就踏上歸途,增加了併發癥風險。而且,醫美項目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需要進行跨境投訴,會面臨法律適用、證據收集、語言溝通等多重障礙。在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只能自行承擔所有後果。

“快餐式醫美”火熱的背後,也折射出國內醫美行業的一些短板。比如,國內正規醫美項目價格偏高、機構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也把消費者推向了境外服務渠道。另外,國內醫美市場魚龍混雜,無證行醫、“黑診所”等現象時有發生,降低了消費者對國內醫美市場的信任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股求美熱潮中,比醫療風險更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心理的變遷。在社交媒體上,網紅們分享着“完美蝶變”的故事,卻隱藏了手術的痛苦和可能的後遺症。這种經過精心篩選的敘事,不斷加劇着年輕人的外貌焦慮,讓醫美從“選擇”變成了“剛需”。

追求美麗本無可厚非,但醫療行為不應該“快餐化”。真正安全的醫美需要充分的面診溝通、合理的手術方案和必要的恢復時間。將複雜手術壓縮成“快閃”,是對自身健康的不負責任。

面對“快餐式醫美”熱潮,消費者需保持清醒,美麗沒有捷徑,醫療更非兒戲。消費者求美之前應當充分了解風險,理性評估自身需求,選擇正規機構,預留充足的恢復時間。

同時,國內醫美行業應該從“境外醫美熱”中看到差距與商機,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行業自律和價格透明,讓消費者能夠安心、放心地變美。

監管部門也應加強跨境醫美服務的規範管理,建立有效的風險提示和維權渠道。可以考慮推動中外醫美行業建立合作認證機制,為消費者的求美之路提供更多保障。(記者 馬嘉)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