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銷售、虛標長度、使用黑心棉⋯⋯衞生巾行業的質量問題頻頻曝出。近日,上海復達檢測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一份檢測報告,讓辛選集團自營衞生巾品牌“棉密碼”陷入健康風波,也讓整個衞生巾行業再次面臨信任危機。
報告顯示,今年6月某官方機構送檢的14份樣品中,“棉密碼”僅有一個批次未檢測出硫。其中,櫻花·舒緩型醫護級衞生巾硫含量達1669.1608μg/g,另一款櫻花·舒緩型衞生巾硫含量更是高達16653.4679μg/g,均遠遠超出業內普遍認為的最低檢出限量值1mg/kg。
面對質疑,7月24日,“棉密碼”官方發布聲明,稱已向工廠所在地的汕頭市澄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對産品進行了抽檢,檢測依據為GB/T 8939—2018《衞生巾(護墊)》,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檢測結論為:“産品檢測合格,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同時,該品牌出示了一份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硫評估報告,&&無紡布中硫殘留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一邊是消費者手中超高致癌物的檢測結果,一邊是品牌方的“合格證明”,兩份報告“打架”,讓消費者對“棉密碼”衞生巾的安全性質疑愈演愈烈。
圖/圖蟲創意
衞生巾裏為何有硫?
硫,又稱硫代尿素,是一種含硫有機化合物,常見於工業、農業、醫藥領域。2017年,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將硫劃分為3類致癌物。
“3類致癌物對人體的致癌性雖不明確,但不代表其沒有健康風險。”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葉大強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道,“長期的皮膚接觸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瘙癢、紅腫等症狀。硫反復作用時,可抑制甲狀腺和造血器官功能,對眼結膜及消化道也有刺激性。”
曾是“棉密碼”忠實用戶的蔣新對此深有體會,“用了這款衞生巾之後,外陰紅腫瘙癢持續很久,換品牌後就沒再出現過,去醫院檢查出甲狀腺有結節,得知衞生巾查出致癌物,現在既心寒又恐慌,剩下的一箱也不敢再用了”。
“棉密碼”是主播辛巴(辛有志)2017年創立的自營品牌,作為最早入局電商衞生巾賽道的品牌之一,公開報道顯示其8年來累計銷售額達33.3億元。“直播間裏常因低價和‘醫護級’宣傳,火爆到需要排隊搶購。”蔣新説。
讓她疑惑的是:工業領域常見的硫,為何會出現在與女性健康密切相關的衞生巾中?
佛山一家為十余家大品牌代工的衞生巾生産企業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硫在造紙工業中可作還原劑,中和殘留的氧化性漂白劑(如氯、過氧化氫),減少纖維損傷。“雖然硫有一定抑菌性,但因潛在毒性,正規品牌通常不會主動添加,更可能來自原材料殘留,比如再生纖維素生産中的副産物。”
多位業內人士&&,硫的出現,也可能是廠商為降低成本,把衞生巾芯片裏的茶多酚換成了硫;另外,添加硫、硫柳汞等含硫防腐劑,也能延長産品保質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國衞生巾國家標準中,硫並未被納入常規檢查項目,過去20多年,衞生巾的國家監管主要依賴 2002 年版《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GB 15979—2002)和2018年推薦標準《衞生巾(護墊)》(GB/T 8939—2018)。
兩者關注的重點在於微生物、pH值、滲漏量等基本衞生指標,而對原材料的化學成分安全性,特別是“功能性添加物”的毒理風險,缺乏明確規範。
衞生巾的“功能芯片”正處於這個灰色地帶。它既不屬於藥品,也未納入化粧品監管,沒有獨立國家標準可循。
“芯片成分通常由供應商決定,廠家也無義務在包裝上標明,産品在質檢中往往不會針對芯片做化學成分檢測。因此只要整體指標達標,即便芯片中含有如硫這類潛在高風險成分,也可能出現在市場上。”業內人士&&。
“報告打架”引爭議
歷時22年,《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要求》(GB 15979—2024)於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衞生巾行業迎來了新國標。
新國標最大的亮點是細化了原料衞生要求,並使多項與消費者健康息息相關的衞生項目有了檢測依據和方法。
其中4.3條款規定,原材料中不得添加列入《化粧品安全技術規範》的禁用化學物質(碘除外)。而《化粧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 版)已將硫列為禁用成分,所以根據新國標,硫在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中屬於禁用物質。
為給企業留出緩衝期及避免産品浪費,新國標實施之日前生産或進口的産品,在符合《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衞生標準》(GB 15979—2002)的前提下,可以銷售至産品標示的有效期(保質期)限為止。
“目前市面在售衞生巾産品的生産日期多在2025年7月1日之前,保質期為3年左右。這意味着,市面上新舊國標産品共存流通的局面還將持續至少1—2年。”業內人士分析。
然而標準過渡期間,當符合舊國標的産品檢出新國標明確禁用的成分時,企業與消費者往往各執一詞,企業手持舊版標準下的“合格報告” 強調産品合規,消費者卻依據新國標質疑産品安全性,兩份基於不同標準的檢測報告形成“結果打架”的局面。
蔣新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消費者想證明産品問題要額外承擔檢測成本,並且想要證明使用含硫的衞生巾與患病有直接關係舉證難,可能因‘標準適用爭議’陷入投訴無門的境地。”在她看來,舊的合格報告,儼然成了過渡期裏商家規避責任的“遮羞布”。
《中國新聞周刊》多次&&“棉密碼”及辛選集團,詢問售後處理及應對健康風波的方案,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新舊標準過渡期,誰來保障産品安全?
佛山上述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當舊國標産品出現新國標禁用成分引發消費者恐慌時,企業應以新國標為準。
“這既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是對企業生産行為的規範,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企業應及時了解並適應新國標,調整産品以符合要求,同時加強內部質量管理,確保從研發、生産到銷售的每個環節都達標。
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一次性衞生用品産業現狀及消費者需求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一次性衞生用品市場規模達到1296億元,預計2030年中國一次性衞生用品市場規模將達1713億元。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衞生的關注度日益增強,一次性衞生用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消費者對一次性衞生用品品質、功能、設計、安全性、環保性等方面都有着更為嚴格的標準。
葉大強指出,目前市場上“科技芯片”等營銷噱頭較多,嚴格來説也沒有“醫用級”衞生巾,只有醫用護理墊。醫用護理墊屬於醫療器械,需通過註冊認證,按嚴格的醫療器械標準生産,用於産後護理、術後傷口保護等醫學場景,強調無菌、防感染和助癒合;而衞生巾是日常一次性衞生用品,符合最新國標即可。
對於如何選擇衞生巾,葉大強建議,要優先認準新國標,選擇標注“GB 15979—2024”的産品,避免“抗菌”“抗氧化”等噱頭。其次,在符合生産質量標準的前提下,選擇成分越簡單的産品風險越小,避免選擇過度使用熒光劑、漂白劑等化學添加劑的産品。再者,要根據個人經期特點及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材質、吸水性和透氣性的産品。最後是渠道正規化,通過官方旗艦店購買,警惕低價促銷品。
佛山市啟盛衞生用品有限公司CNAS實驗室在採訪中&&,此次新國標的發布將對行業進行重新洗牌。“行業准入門檻會更高,原材料篩選、生産工藝要求以及微生物控制等能力都將提高,部分中小企業可能因技術或資金不足被淘汰。同時合規成本會增加,檢測項目增多、毒理學測試費用高昂,行業集中度可能隨之提升。供應鏈會得到優化,上游供應商需開發更加環保的原材料,産業鏈可能向頭部原材料企業集中,而下游渠道會優先選擇合規品牌,進一步倒逼企業升級。”
在競爭格局上,頭部企業在研發、檢測上更具經驗,將獲得先發優勢。長期來看,標準升級有助於減少“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修復消費者對低質産品的信任危機,尤其利好母嬰、敏感肌等細分市場。(作者:吳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