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預防火災和逃生自救等能力,新華網將對山東省19位消防支隊負責人進行專題訪談。
在各類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救援行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這支隊伍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我們在救援中使用的主要搜救犬,它既是我們的裝備,又是我們的戰友,大家都親切的稱我們是“汪汪救援隊”。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以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加快構建“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力量體系建設,隊伍職業化、正規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搜救犬隊伍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的一支專業化的搜救力量,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快速發展,在各類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救援行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搜救犬訓練是由訓導員和受訓犬共同參與的一項長期、艱苦而細緻的系統工作,訓導員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術和受訓犬的綜合素質,都影響到搜救犬培養訓練成效。因為犬種、年齡等情況不同,搜救犬訓練堅持“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因犬制宜、區別對待”原則,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共同科目訓練,也就是犬的服從性訓練;二是專業科目訓練,也就是犬的搜救犬能力訓練。訓練的方法有誘導、強迫、禁止、獎勵四種,主要以獎勵誘導為主。一頭合格的搜救犬要經過6個月的幼訓、4個月的初級訓練,經過考核評定合格後才能注射芯片、建立檔案、投入執勤。而且訓導員和犬每天還要保持一定的訓練時間,維持和提升搜救犬的狀態和能力。
搜救犬是救援現場的生命之光,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但是搜救犬的培養訓練工作是艱苦、枯燥、乏味的,我們的訓導員們長期與“無言的戰友”相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天天一身臭”“愛心、細心、用心、耐心”缺一不可,這種特殊的情感,艱辛的磨煉,才使它們成為高度默契的救援搭檔。我們的訓導員從沒有叫苦叫累的,始終與搜救犬一起生活、訓練、執勤、救援,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踐行着一名訓導員的職責和使命,分享着作為一名訓導員的榮譽和喜悅。
工作犬指的是通過專業訓練協助人類工作的犬,被廣泛運用於軍隊、公安、武警、消防、海關等部門
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大約在4萬年前就已經為人類服務了,和馬、牛、羊、雞、豬並稱“六畜”,一直伴隨着人類的發展,成為人類最好的朋友、最忠誠的夥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7億多只犬,300多個品種,有近3億人飼養犬只,最常見的是寵物犬和工作犬。研究證明犬之所以能夠協助人類工作,是由犬類的生理特性決定的。犬的嗅覺是人的幾百萬倍,能辨別上萬種不同的氣味,聽覺能力是人的幾百倍,能辨別出32個不同方向動態感應。體能、耐力、智商都有很大的優勢和開發潛力,訓練開發後的邊境牧羊犬能達到6歲兒童的智商程度。所以説只要有一個好的環境,接受規範的培訓,實際上每一隻狗狗都是有機會成為工作犬的。
工作犬指的是通過專業訓練協助人類工作的犬,被廣泛運用於軍隊、公安、武警、消防、海關等部門,執行護衛、追蹤、搜毒、搜爆、搜救、鑒別等工作以及狩獵、放牧、導盲、感情陪護等任務。包含搜救犬、緝毒犬、緝捕犬、巡護犬、追蹤犬、導盲犬、雪橇犬、放牧犬等。它們一般都要擁有靈敏的嗅覺,合適的體型,較強的耐力以及對環境適應能力等。搜救犬作為以救人為主的工作犬種,在品種上,還要考慮溫順服從、低攻擊性等這些選擇標準。目前常用的優良品種有馬裏努阿犬、史賓格犬、拉布拉多犬、德國牧羊犬、金毛犬、邊境牧羊犬、昆明犬等。它們經過特殊訓練,能根據人類氣味信息作出規律性示警反應,以搜尋和確定被困、失蹤人員位置,便於我們第一時間實施救援。搜救犬被廣泛應用於各類以搶救員生命為主的事故救援中,例如地震、颱風、海嘯、雪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建築物倒塌現場搜救;在山地、森林和地下溶洞、坑道等現場搜救;搜尋遇難者遺體;搜尋和救援落水、溺水者;承擔重大任務現場的防爆防恐檢測任務等方面。
搜救犬經過嚴格訓練後能夠通過空氣中散發出人體氣味,快速、準確定位被困人員位置。
目前,在消防救援隊伍各類搶險救援任務中,進行人員搜救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人工搜索、儀器搜索、犬搜索。其中人工搜索主要應用於事故搜救初級階段。儀器搜索,如紅外、視頻、音頻、雷達等生命探測儀,對救援現場溫度、濕度、埋壓深度和位置,以及熱源和聲源干擾等條件要求較高,有的設備主要搜救有呼吸和心跳的倖存者。
而搜救犬經過嚴格訓練後能夠通過空氣中散發出人體氣味,快速、準確定位被困人員位置。2008年汶川地震有70多頭搜救犬第一時間投入抗震救災,從坍塌廢墟中搜救出1700多人,72小時以後的深度埋壓生還者中,大部分由搜救犬搜救出來的,成為搜救生還率最高的一支專業救援隊伍。我們在現場測試同等條件下(2000平方米廢墟下埋壓2名被困人員),搜救犬用時5分鐘以內完成搜索定位,儀器搜索的平均時間在半小時以上。所以説犬的搜救最為高效,特別是針對失去自救能力的深度埋壓者。
負責全國北方16個省市自治區消防搜救犬隊伍的業務培訓、常態復訓、技術指導、繁殖培育及創新研究等工作。
我國搜救犬隊伍建設起步是在2001年,當時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又名“中國國際救援隊”)成立時,同步成立搜救犬分隊,並在2003年2月新疆伽師-巴楚發生地震後參加搜救任務,這是我國首次利用搜救犬進行地震救援。隨後山東、雲南、河北、江蘇、四川等消防總隊先後組建多支搜救犬分隊。2010年7月,消防局在山東和雲南建設了2個消防搜救犬培訓基地,當時全國消防隊伍搜救犬配備數量500頭左右,當前全國配備搜救犬數量已經達到了1500頭。
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駐地在濟南市長清區,現有指戰員30人,搜救犬150頭。主要承擔全國範圍內的跨區域機動救援任務,負責全國北方16個省市自治區消防搜救犬隊伍的業務培訓、常態復訓、技術指導、繁殖培育及創新研究等工作。是中國工作犬管理協會理事成員單位、警犬繁育工作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
共組織全國搜救犬及訓導員培訓班62期,為全國培養搜救犬1200余頭、訓導員1000餘人。
為加強消防搜救犬隊伍規範化建設,在部局指導下,支隊牽頭編寫了有關技術標準,包括2013年4月出版發行的《搜救犬訓練與管理教程》;2014年3月編發的《搜救犬業務技術訓練與考核大綱(試行)》; 2014年4月發布實施的《消防搜救犬隊站建設標準》(國家標準委員會);2020年11月發布實施《搜救犬訓導員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等,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消防搜救犬如何練、如何考、隊站怎麼建、訓導員資質如何考評鑒定等問題,搭建起了搜救犬隊伍建設指導體系的四梁八柱,有效提升了搜救犬隊伍正規化建設水平。
全力推動消防搜救犬隊伍職業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於發揮搜救犬作用,聚焦人犬“訓、管、用”三個環節,全面強化用犬意識,創新用犬範圍,結合支隊實際,謀劃了“12345”搜救犬隊伍建設整體發展思路。
“1”是堅持“一個宗旨”,即始終堅持“生命至上,救人第一”的搜救犬隊伍建設宗旨。
“2”是立足“兩個定位”,即突出“機動”“專業”的職能定位,發揮好全國“應急救援機動力量”和“專業培訓教學中心”的職能作用。
“3”是強化“三個結合”,即強化“人和犬、犬和裝、搜和救”的結合。犬裝結合(遠程指揮、激光指引)提升搜救效率,犬裝配合確保精準確認,搜救結合第一時間救人。
“4”是樹立“四種理念”,即教育引導訓導員樹立“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的職業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實戰能力。
“5”是建設“五個中心”即要把我們支隊建設成全國消防搜救犬隊伍的“教學培訓中心、技術研究中心、繁殖培育中心、檔案管理中心和鑒定考核中心”,全方位推進消防搜救犬隊伍的建設發展。
消防搜救犬隊伍建設發展時間短、任務重、標準高,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本職、不負使命,全力推動消防搜救犬隊伍職業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也希望廣大網友關心、關注、支持消防搜救犬隊伍的建設發展,請到“中國消防搜救犬”官方抖音號了解更多關於搜救犬的日常。也期待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消防救援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