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預防火災和逃生自救等能力,新華網將對山東省19位消防支隊負責人進行專題訪談。
積極探索適應高效作戰新體系、綜合救援新使命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斷提升隊伍攻堅打贏能力。
煙&是全國製造業第一方陣,也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産企業、全國最大的半潛式鑽井&&,也有蓬萊閣、牟氏莊園等國家級文博場所,産業鏈眾多。為了更好地為煙&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煙&支隊緊盯“全災種、大應急”形勢任務,積極探索適應高效作戰新體系、綜合救援新使命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斷提升隊伍攻堅打贏能力。
首先是構建現代化調度指揮體系。我們在全省率先推行支隊、大隊、消防救援站“一體化交接班”, 落實作戰編成調派, 融合公安、氣象、水文等15個部門、4.3萬路視頻,將全市385支救援力量,1356&救援裝備、125個物資儲備庫、399名救援專家統一納入調度指揮體系,通過“大數據”融合,實現精準調度指揮,“一短三快”初戰指揮調度落地見效。
其次是打造專業化滅火救援隊伍。結合城市特點、産業特點和山、海、島、河、泉多樣化的地貌地點,打造“高、低、大、化、林、震、洪、交、隧”9支專業隊,實行“體系化儲備、模塊化運輸、合成化作戰”,構建“快速響應、機動高效、平戰結合、專長兼備”的綜合性應急救援機動力量。
第三是搭建立體化通信保障體系。率先打通5G傳輸通道,實現音視頻互聯互通,搭建“空天地”立體化通信網絡,破解特殊場景通信覆蓋難題。
第四是推動尖刀化攻堅力量生成。樹立“操場即戰場、訓練即打仗”的練兵理念,堅持“仗怎麼打,就怎麼練”,“分層級、分崗位、分年齡”將訓練課目進行細化調整,規範 9 項體能訓練科目、14類技能訓練科目和16類裝備訓練科目。因人而異,推進潛水、舟艇駕駛等6個救援崗位“持證上崗”,支隊3項自主研發專利在實戰中得到有效應用,支隊連年斬獲全省執勤崗位比武競賽前三甲。
第五是實施科學化佈防作戰體系。我們結合煙&城市特點,聚焦“滅早、滅小、滅初期”工作目標,通過建強中心站、織密輻射站的“1+N”網格化布局,打造完善“中心站+小型站”的佈防作戰體系。同時,今年我們新增配了9580余件滅火救援裝備,包括消防機器人、全地形森林運兵車、浮艇泵等,裝備配備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最大限度滿足基層救援工作需要。到今年6月,煙&相比三年前新增了36個消防站, 108輛消防車,3.2萬件裝備器材。通過科學佈防,有效解決“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問題。
為群眾辦實事的做法,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助企紓困。
良好的消防執法工作與優化營商環境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在當前全國穩住經濟大盤的大形勢下,支隊&&了一系列為群眾辦實事的做法,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助企紓困。
部署開展“送服務上門,護企業發展”大走訪活動,梳理全市80位優秀企業家,由支隊黨委委員、大隊主官逐一登門走訪,實地傾聽企業困難,截至目前共開展走訪活動49次,收集意見建議38條。針對企業反饋問題,制定《為群眾辦實事6項措施》,簡化行政許可流程,優化便民利企服務,改進執法方式,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消防服務,在“12345”政務熱線組織的電話回訪中,群眾滿意率獲得滿分。
推行“預約檢查,上門辦證”服務,社會單位或個人可以通過電話預約的方式,申請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我們可以做到上門辦證。以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為例,如果市民選擇採用告知承諾制辦理,當場就會予以許可,消防救援機構會在10個工作日內進行現場核查。全面清理於法無據的證明材料,凡是能夠通過電子證照或部門交互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單位和個人提供,也就是説,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我們來做;推行網上辦事大廳線上申報、消防窗口現場申報並行,許可證窗口領取、郵寄並行,實現消防審批“零跑動”;對有上市需求的企業,經核查確認後,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核發無消防違規證明,並直接郵寄送達至金融管理部門或企業上市辦公室,無需企業上門或繳納費用,通過改進我們的工作,減輕辦事群眾和單位的負擔。
當然,強化消防執法服務並不代表執法軟弱無力,對故意逃避監管、漠視公共安全的單位和個人,我們堅持“零容忍”依法查處;對主動整改,未造成危害後果的,加強服務支持,通過事前釋法、事中説理、罰後教育的方式,提高消防執法的説服力、公信力。
以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為主抓手,防治並舉,努力為群眾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政府規章《煙&市消防管理若干規定》,建立火災風險“藍、黃、橙、紅”預警和火災隱患“掛牌督辦、警示約談、交辦整改”機制,緊盯“高低大化”“老幼古標”等傳統高風險與倉儲物流、醫養結合與密室逃脫類場所等新業態風險,以及涉及城市燃氣、疫情防控等關係民生民安的場所,組建專家技術團隊,緊密跟蹤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市級重點項目,提供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和對策,做到精準研判、精準指導、精準治理。
以消防安全大檢查活動為主線,逐街逐巷持續開展“敲門行動”, 成立由消防文員、網格員、派出所民警共同參與的排查小組,實施“排查+培訓+演練”的“1+2”排查法,敲門入戶推進排查。
通過敲門行動了解的情況以及12345民生熱線受理的關於消防安全的舉報投訴問題,支隊積極向市政府提報民生服務事項,《加強居民住宅消防安全物聯網設施建設》民生服務實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進入實施階段,今年市財政撥付600萬專項經費用於提升居民小區消防基礎工作。當前已經選取芝罘區、萊山區、牟平區、福山區、開發區、高新區共52個居民住宅區作為試點,針對居民住宅消防設施老化、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等群眾急需解決的消防安全實際問題,利用物聯網、信息化手段加強消防管理力度。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搭建區域消防安全物聯網,二是加裝電動自行車阻攔與違規停放監控設備,三是加裝消防車通道監控設備。通過強化技防措施,有效預防因建築消防設施功能損壞、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疏散通道與消防車道被堵塞佔用等因素引發的火災事故,讓老百姓“住的安全”。
火災有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經濟損失、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危害,為了抵禦火災,我們就要研究火災。
火災有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經濟損失、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危害,為了抵禦火災,我們就要研究火災。通過查明火災原因,把握火災規律、熟悉火災特性,為制定科學有效的防火技術規範、防火和滅火措施,懲治違法和犯罪行為,教育廣大群眾提高防火安全意識提供基礎資料,不斷提升預防火災、減輕災害和撲救火災的能力。查明火災原因也是認定火災事故責任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查清火災事故責任,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也有重要意義。
6月7日至9日,我們支隊以真火實操競賽形式,舉辦了全省首屆火災調查崗位實戰比武,全市66名專兼職火調員和44名消防文員同&競技。此次考試打破常規設置題庫的“背考”模式,借鑒全省、全國火調比武經驗,模擬設置娛樂場所、商場超市、學生宿舍和快遞驛站等4類起火場所,分團體競賽和個人競賽兩大部分。團體比武隨機抽取火災現場,在12小時內完成調查詢問、現場勘驗、物證提取、案卷製作等項目,案例復盤由片區大隊長匯報答辯。個人競賽分為現場勘驗、現場製圖、現場建模、電子數據分析等6個單項比武科目,重點考察火災調查專業基礎、技能技巧和實戰能力。比武完畢後,針對優秀骨幹和弱勢不足採取對口措施,制定人才梯次培養計劃,加大火調裝備投入,提高火調工作整體實力。
同時,我們還建立了由消防、應急、公安、化工、燃氣、建築、電力等組成的火災事故調查專家組,充分發揮各行業領域專家的專業技術優勢和智囊作用,為火災事故調查提供技術支撐。聯合煙&市公安局印發《煙&市消防救援機構與公安機關火災調查協作實施細則》,明確消防救援機構與公安機關在現場保護、物證提取、嫌疑人控制、案件移送等方面工作要求,對提高火災調查效率,依法打擊涉火違法犯罪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以“五進”工作為抓手,通過“五有”工作措施,使宣教工作落地見效。
提升全社會的火災風險防範水平,除了強化物防、技防和消防監管外,人的要素至為關鍵。人防是最基礎的,也是最核心的,為了提升公眾的消防素質,我們主要以“五進”工作為抓手,通過“五有”工作措施,使宣教工作落地見效。
“五有”措施具體説來,是有保障支撐、有人才隊伍、有宣教陣地、有科普作品,有宣教效果。市委宣傳部、教育局、人社局等 12 部門聯合印發消防宣教“五進”工作實施細則,推動行業部門逐級落實消防宣教責任。選拔 156 名專職宣講員組成 15 支消防宣講隊,按照“一類場所一種宣教方式”,每日逐街、逐路、逐巷、逐棟建築開展消防安全“敲門行動”;統籌社會各界志願力量,3 位煙&&奧運冠軍為煙&消防代言,20 名各行業優秀代表擔任消防宣傳公益大使,210 名消防協管員帶編上崗,13 萬消防志願者活躍在基層,帶動公眾掀起“學消防、用消防”熱潮。拓展線下、線上兩類陣地,設置“敞開式”消防學校,1 個消防漫畫村、2 路消防公交車、52 個商業綜合體“橙色街區”、64 個農村大集宣傳點、120 個黨群服務中心消防角為群眾學習消防知識提供陣地。我們還按照“分類科普、分段教學”的原則實行差異化宣教,共推出 《我的消防安全一分鐘》、“錯哥”消防普法劇等320余個宣傳作品,“把有意義的事做的有意思”,通過貼近群眾的宣傳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將自覺遵守消防法律法規變為群眾的一種習慣。今年以來,煙&市民以及社區、單位微型消防站自發處置初起火災 155起,群眾火災防範和逃生自救能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