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秋糧收穫上市,秋糧收購工作正在開展。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先後在河南、湖南省部分地區啟動《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讓不少種糧人迎來“糧食賣得好、錢包鼓起來”的喜悅。
上門整理,幫助農戶降損耗、增收入
“200噸的日烘乾能力滿負荷運轉,倉庫裏還堆着剛收割的稻穀,要是分不出達標糧,今年的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看著場院裏堆積如山的糧食,羅山縣天中家庭農場負責人洪昌強滿臉愁容。作為當地的種糧售糧大戶,該農場業務覆蓋農作物種植、農業生産託管、糧食貿易與烘乾等全鏈條。然而,連綿的陰雨天氣卻讓農場犯了難:合格稻穀和受損稻穀混合,若只靠人工分揀,不僅要額外承擔租賃設備、雇傭人工的成本,還可能因分揀不精準,讓符合最低收購價收購標準的糧食錯失良機。
這樣的難題引起了中儲糧信陽直屬庫的注意。不久之後,一支專為種糧大戶、烘乾點、規模經紀人打造的專項幫扶力量,帶着振動篩、比重分級機等專業設備抵達天中家庭農場。
“這些稻穀剛烘乾完,水分控制得還行,但雜質和顆粒飽滿度參差不齊,就怕混在一起可能達不到托市收購標準。”依據實際情況,幫扶團隊選擇“定制化分級方案”:先通過振動篩清除秸稈、石子等大顆粒雜質,再用比重分級機根據糧食重量與飽滿度精準分選,最後對初步篩選出的糧食進行水分、雜質等指標復檢,確保三等及以上最低收購價收購標準的糧食顆粒歸倉。幫扶團隊還結合質價政策,指導農場按不同等級糧食的市場需求分類銷售,避免優質糧與普通糧混售造成損失。
短短一天時間,幫扶團隊不僅完成了農場原本需要一週才能做完的分揀工作,還針對未達標的糧食,詳細制定了“晾曬時間表”和教授“清雜技巧”。
“光人工成本就省了近萬元,符合國標三等標準的糧食還多篩出了300多噸!”看著單獨標識、整齊堆放的達標糧,天中家庭農場負責人算了一筆“增收賬”:按照今年最低收購價收購,這300多噸糧食能多帶來近10萬元收入,而精準分級與分類銷售指導,更讓後續糧食貿易有了“定價底氣”。
如今,農場的烘乾設備依舊忙碌,但負責人的臉上早已沒了起初的焦慮:“有了專業隊伍和貼心指導,我們不僅能守住‘糧袋子’,更能鼓起‘錢袋子’!”
巡迴檢驗,讓農戶不跑空、賣好價
“以前拉着糧食跑幾十里去收購點,如果水分超標還會被退車,油錢和功夫全白費了。現在在家門口就能驗糧,還能了解質價政策,真是太方便了!”在羅山縣楠桿鎮田堰村的臨時檢驗點,村民李大叔拿着剛出爐的檢驗報告,難掩心中的喜悅。
田堰村地處楠桿鎮西部,滬陜高速、312 國道、寧西鐵路穿境而過,優越的交通條件本應讓售糧更便捷,但散戶種植戶面臨的“信息差”“檢驗難”問題,卻成了制約增收的“攔路虎”。
對此,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派出32支“中儲糧散戶巡迴檢驗隊”進駐信陽市各個縣(區),同時聯合地方宣傳部門,通過現場講解前置檢驗流程、張貼質價標準海報、發放《致農民朋友一封信》等方式,把“最低收購價收購怎麼驗、糧食等級怎麼分”等關鍵信息,清晰、通俗地傳遞給每一位農戶。
“以前光聽説‘最低收購價收購’,不知道自己家糧食夠不夠標準,現在一封信全講清了,檢驗隊來了還能當場測,心裏踏實多了!”田堰村村民王大娘感慨道。
6&&儲糧自主研發的“流動服務車”,配備快速檢測儀器,隊員們現場取樣品、測指標,10分鐘內就能出具糧食水分、出糙率等基礎指標情況,30分鐘內可完成黃曲霉毒素、重金屬等安全指標的檢測報告。
截至目前,32支隊伍和6&“移動檢驗車”已輪流在信陽市144個鄉鎮設立臨時檢驗點,累計取樣5377個,讓農民售糧更便捷、更省心。
此外,中儲糧河南分公司還建立了常態化督導機制,定期深入鄉鎮檢驗點,查看服務流程是否規範、農戶訴求是否及時響應;增設監督熱線,24小時受理農戶諮詢與建議。不久前,楠桿鎮農戶張大哥通過熱線反映“巡迴檢驗點等待時間長”,工作人員當天就對現場排隊流程進行了優化,使檢驗效率提升了40%。
“前置檢驗隊是糧食品質守護兵,督導機制和監督熱線更是定心丸!”這是羅山縣農戶對中儲糧前置檢驗服務的由衷評價,也是河南分公司踐行“以農為本、服務三農”理念的生動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