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科技與土地的“對話”——楊凌農高會上的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11:24:36
來源:新華網

特寫:科技與土地的“對話”——楊凌農高會上的觀察

字體:

  新華社西安10月29日電 題:科技與土地的“對話”——楊凌農高會上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付瑞霞

  “張老師,我再種小麥的時候,需要注意些啥?”第32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農業科技專家諮詢活動上,72歲的農民王春平有些着急地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張正茂求教。近兩年,他家6畝小麥産量出現了滑坡。

  在中國“農科城”楊凌,農民們的很多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楊凌農高會創辦於1994年,至2024年底,已累計吸引3萬餘家涉農企業和科教單位參展,35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

  1998年起,王春平幾乎每年農高會期間都要來楊凌走走看看。

  “過去我種植甜瓜,葉子會發黃。在楊凌農高會上找到了甜瓜專家杜軍志老師,他告訴我那是因為缺鋅、缺鐵,給我開了個方子,很快解決了問題。”王春平説。

  2018年起,王春平棄種甜瓜改種小麥。“你每年種冬小麥的時候,施了什麼肥?”面對張正茂的問題,王春平回答:“我不太懂,聽説複合肥好用,就只用過複合肥。”

  張正茂告訴他,除了施複合肥外,應給地裏再加些磷肥,“這樣能促進小麥根係生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退休教授徐福利是科學施肥領域的專家,他參加農高會農技專家諮詢活動已十餘年。“與往年相比,現在農民更關注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的問題。”他説。

  針對四川來的農民王繼學種菜出現的問題,徐福利開出了方子:一是給地里加生石灰,二是施有機肥,三是施鹼性肥料。“土壤不行就會導致農作物減産且品質下降,只有土壤健康了,農作物的根係才能健康,才能吸收營養和水分,農作物的抗旱抗病蟲害能力才會增強。”

  “小麥赤霉病該咋預防?”“在網上買的種子種出的苞谷(玉米),為啥棒子上三分之一不結粒?”“能否給我推薦一個優質的小麥品種?”……現場農民們紛紛提問。

  張正茂給大家推薦了一些優良品種後説:“建議大家科學選擇品種後,不要每年都更換品種。另外要計算好投入産出比,如果為了增産50斤小麥卻多花了100元打藥,也不划算。”

  交流時間過得很快,張正茂和徐福利留下幾位農民的&&方式,與大家約定明年農高會再見,同時答應會抽時間去大家的田裏看看。

  徐福利説:“我願意與農民朋友們面對面交流,告訴他們耕地深度,施肥的位置、數量和不同肥料配比等信息。”

  “科技與土地永遠需要‘對話’,我們身為農業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為農民答疑解惑。”張正茂説。

【糾錯】 【責任編輯:趙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