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趙碧清)7月9日,杭州西子湖畔迎來一場文化盛會,2025“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故事會決賽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舉辦。來自美國、法國、尼日利亞、津巴布韋、越南等全球多個國家的10組青年選手,以中文為舟、故事為帆,用真摯的情感與生動的表達,向世界講述他們與中國的獨特緣分,展現語言與文化的交融之美。
圖為選手游覽杭州西湖。新華網發
巔峰對決:多元文化碰撞,青春風采綻放
決賽分為兩輪激烈比拼。首輪“1V1關鍵詞PK賽”採用10進6賽制,選手圍繞“文明對話”“跨越時空”“共同成長”等展開講述,以紮實的中文功底和跨文化視角,詮釋對中國的理解與熱愛。第二輪“巔峰對決”中,6位晉級選手依次登&,用流利的中文講述個人成長與中華文化的深度聯結,展示了他們的獨特與自信,也讓大觀眾感受到了不同國家的文化魅力。
經過評委與百人評選團的綜合評審,最終獎項揭曉:
一等獎:尼日利亞齊雲嵩
二等獎:津巴布韋齊雨欣、法國馬於思
三等獎:美國葉明凱、越南阮氏紅絨、老撾陳湘珍
優秀風采獎:美國陶海晨、阿塞拜疆何炎
優秀文采獎:埃及馬瑞萬、印度尼西亞曹秋慧
優秀創意獎:坦桑尼亞林詩、哈薩克斯坦格列布
優秀口才獎:保加利亞艾麗,尼日利亞林丹、伊朗道明寺組合。
圖為為獲獎選手頒獎。新華網發
圖為為獲獎選手頒獎。新華網發
圖為為獲獎選手頒獎。新華網發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鬱雲峰,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新聞發言人駱莉莉,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舒培冬,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 劉劍青,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卿等,以及來自新華網、杭州市錢塘區、杭州國際傳播中心、台州市天&縣、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蔡崇信公益基金會等單位代表。
圖為選手合影。新華網發
文明互鑒:語言為媒,共築理解之橋
鬱雲峰致辭&&,“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日益緊密,文明互鑒成為時代主題。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故事會,作為‘漢語橋’系列品牌項目之一,以中文講述世界,用故事連接你我。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作為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機構始終致力於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支持,讓中文學習更加便捷、高效。我們將積極順應各國需求,支持更多國家搭建更加系統科學的中文教學體系,打造更加多元的學習産品,拓展更加廣闊的交流&&,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優質服務。”
吳卿致辭&&,“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故事會,搭建了很好的國際文化交流&&,每位站上這個舞&的選手都是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外友誼的橋梁。“學校將以此次協辦為契機,進一步推動國際教育交流,助力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圖為選手游覽杭州西湖。新華網發
創新模式:線上線下聯動,全球青年共參與
今年故事會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在武漢、重慶、天津、哈爾濱、蘭州五大預賽區以及全球網絡&&同步啟動,吸引90多個國家的1400多名選手參加。預賽階段,選手們以脫口秀、小品、短劇等多種形式,用中文講述對中國的認知、對世界的觀察,他們的創新講述不僅豐富了中文表達的形式,也讓中華文化在全球語境中煥發新的生機,形成了獨特的“文明對話”。
決賽現場,選手們以相聲、舞蹈、舞獅、角色扮演等多樣形式,傾情講述故事,內容豐富,風格或激情豪邁,或詼諧幽默。美國選手葉明凱分享了自己從硅谷奔赴杭州,投身“中國芯”研發的經歷,他立志“未來組建一支全球芯片團隊,用科技造福人類”。來自老撾的陳湘珍深情講述了自己搭乘中老鐵路來華求學的經歷,她希望有更多的老撾人能搭上這趟“夢想專列”,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打竹板,響連天,武漢過早真新鮮……”尼日利亞選手齊雲嵩通過貫口、快板等方式,生動有趣地描繪了自己在中國的美食探險......
圖為選手在比賽現場。新華網發
圖為選手參觀良渚博物院。新華網發
二十年傳承:“漢語橋”架起民心相通之橋
“漢語橋”自2002年創辦以來,累計吸引160多個國家170多萬人積極參與,每年受眾上億人次,為各國青少年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增進理解、發展友誼搭建了重要&&,充分彰顯了語言互通之橋、理解互信之橋、文明互鑒之橋的獨特魅力。
本次賽事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協辦。活動現場,中外嘉賓共同見證了語言與文化的深度交融,也期待未來更多青年通過“漢語橋”走向世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文明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