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美鑒》第十二集:南庭北院 從晉商方正到徽派靈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16:56:24
來源:新華網

《國寶美鑒》第十二集:南庭北院 從晉商方正到徽派靈動

字體:

  編者按:在黃土地的厚重與江南的煙雨間,古人以磚瓦為筆、天地為紙,在建築中書寫 “明理” 之道。北方晉商大院的方正威儀與南方徽派建築的素雅靈動,雖形制迥異,卻都循着 “察天地、守秩序、合倫理” 的法則,將生存智慧與處世哲學熔鑄於一磚一瓦。

  6月16日,由新華網、貴州茅&&合策劃推出的大型文化專題節目《國寶美鑒》正式上線熱播。節目共十五集,從五個維度解碼國寶背後的文化密碼。

  《國寶美鑒》第十二集《南庭北院》,講述中國北方晉商大院與南方徽派建築從明清晉商大宅到江南徽派宅院的發展,展現其北方方正禮序、南方借景自然的營造特點及 “明理知天地、守秩序合倫理” 的文化內涵。

  晉中盆地寒旱交加,晉商以建築為 “明理” 的載體,在風沙中築起生存的根基。明清時期的五進四合院,以 5 米高墻抵禦風沙,對稱布局維繫家族秩序,整體雄渾厚實的青磚灰瓦間,藏着 “知天地之嚴酷,行家規之森嚴” 的生存密碼。

  喬家大院的雙扇朱漆大門,寬 1.2 米的門板僅為重要儀式開啟,暗合 “避僭越” 之訓;40 厘米高的門檻,既應 “門檻高,家業牢” 的民俗,更象徵門第不可輕越的社會秩序。“墻厚三尺六取天罡之數,院深五進合五行之理”,一磚一瓦皆循章法 —— 晉商如這灰褐建築,不爭浮華,唯守本真,以 “知物性之理” 築就百年不傾之業。

  若説晉商大院是厚重典籍,江南徽派建築便是水墨詩詞。白墻如宣紙、黛瓦似墨痕,天井攬風雨、馬頭墻裁雲天,徽人以建築回應江南濕熱的氣候:白墻映日散熱,黑瓦耐腐防潮,將素雅置於青山綠水間,恰合文人 “喜素雅、重寫意” 的偏好。

  天井是徽派建築的靈魂,既通風采光,更藏 “四水歸堂” 的哲學 —— 雨水匯入院落,象徵 “聚氣凝神”。這種 “形制極簡而營造有法” 的巧思,讓建築與自然對話:不追求大氣,只問 “住着合適”,於不經意間將自然規律與生活智慧相融,盡顯 “借曲直之態對話自然” 的明理之道。

  北方的方正與南方的靈動,看似殊途,實則同歸 —— 皆以建築為尺,丈量 “天地之理” 與 “人心之序”。晉商大院的秩序、徽派建築的自然,本質都是 “察資源之限,築人居之境” 的實踐。

  晉商大院以方正之形立起,徽派大宅則借天井收納四時風雨。它們從來不是磚瓦的簡單堆疊,而是人們對天地之道的深刻洞察。這份 “循理而築” 的智慧,恰與茅&所倡導的明理之道相契。茅&承繼這份洞察與踐行:於事前深思天地之規、資源之限,如築宅者察風土氣候般審慎篤行;於事上循章法、合情理,似造院者守布局尺度般明曉原則。最終,建築因循理而屹立百年,茅&因守正而釀出醇厚,那縷久溢天地的芬芳裏,藏着的正是對 “明理” 二字的共同堅守。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