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部劇目下月起匯聚第十一屆上海國際喜劇節 屬於上海的“歡樂名片”將如約而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4 08:58:47
來源:文匯報

50餘部劇目下月起匯聚第十一屆上海國際喜劇節 屬於上海的“歡樂名片”將如約而至

字體:

喜劇節參演劇目《宇航員的一天》劇照。 (主辦方供圖)

50餘部劇目,創下歷屆最高紀錄。記者昨天了解到,演藝大世界·2025第十一屆上海國際喜劇節將於11月13日如約而至,持續至明年1月20日。

從2014年至今,上海國際喜劇節已匯聚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餘部經典喜劇,累計上演超2000場次,舉辦近300場公益活動,吸引超過百萬觀眾參與。十年間,這座城市在笑聲中生長出獨特的文化溫度,也以喜劇為媒,向世界遞出一張屬於上海的“歡樂名片”。

“上海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人民城市,希望今年喜劇節能為這座城市的冬天帶來更多溫暖。”上海國際喜劇節總監喻榮軍説。除了精彩劇目外,本屆喜劇節將深度聚焦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打造“喜劇+”消費新場景。

傳統與創新共譜笑聲篇章

上海的喜劇土壤深厚而豐盈。從上世紀初的滑稽戲到當代滬語喜劇的復興,笑聲始終與這座城市的氣質相互映照。第三屆上海國際喜劇節曾在2017年特別推出“滑稽戲110周年展演”,七家滑稽劇團聯袂獻演,成為當年舞&藝術的一段佳話。

今年,上海國際喜劇節將特別呈現由上海滑稽劇團打造的原創大戲《72國房客》,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鬧劇”。以上海一座老舊公寓為背景,劇中聚焦來自全球72個國家的房客,通過跨文化的幽默碰撞,展現上海這座城市獨特的國際化氣息。青年編劇夏天珩與滑稽劇團副團長虞傑聯手創作,在繼承滑稽戲經典結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都市笑料與人情溫度,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勾勒出海派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滬語喜劇正以全新的姿態走向更多觀眾。滬語電影《菜肉餛飩》即將上映,其同名中篇評彈也將在上海國際喜劇節期間登&亮相。該作品由一級演員徐惠新編劇並主演,集結郭玉麟、毛新琳、周慧、陶鶯蕓、朱琳、徐一峰等實力演員,以評彈的形式講述一段關於代際和解的溫情故事。評彈版《菜肉餛飩》讓觀眾在熟悉的煙火氣中,感受到滬語文化在新時代的生長與延展。滬語作品的崛起,正是上海喜劇文化煥發新生的生動注腳。

除了本土力量,本屆喜劇節還匯聚多場國際級演出。日本吉本興業劇團將帶來《吉本新喜劇》和《綜藝SHOW》,把日式喜劇的獨特節奏帶到上海舞&;意大利地下劇團則以先鋒實驗風格,帶來沉浸式的超文本劇場體驗。

喜劇融入生活新空間

近年來,上海演藝市場蓬勃發展。隨着城市更新與文化産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演藝空間在黃浦、靜安等地嶄露頭角,成為喜劇創作的新陣地。今年的上海國際喜劇節充分利用這些新空間,讓喜劇跨越劇場與街區,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

作為承載老上海記憶的文化地標,上海大世界成為本屆喜劇節的首席合作夥伴。今年,這裡將呈現原創喜劇《奇怪的工作》、港風懸疑音樂劇《珍瓏》等重磅劇目。而滑稽劇團的《310碰碰頭喜劇SHOW》、紳逗逗魔術秀、小劇場話劇《外人》等,也將在不同演藝空間陸續上演,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喜劇體驗。

“今年我們重新推出‘喜劇新空間’概念,希望笑聲不僅停留在劇場裏,也能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讓喜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喻榮軍介紹,隨着超過100個活躍演藝空間的集聚,黃浦區已成為上海喜劇的活力中心。喜劇節以城市為舞&,打破觀演界限,使上海這座城市本身,成為一場永不落幕的“喜劇現場”。

十年來,上海國際喜劇節不僅匯聚了藝術家與觀眾的笑聲,也在悄然改變人們對喜劇的認知。在這裡,觀眾不僅是笑聲的接收者,更是幽默創作的一部分。在“零門檻、重創意”的舞&上,生活瑣事被改編成爆笑片段,喜劇成為人們表達自我、觀察生活的方式。今年,首屆喜劇大賽的獲獎者將首次登上上海國際喜劇節的舞&。正如《奇怪的工作》導演兼編劇、喜劇演員李佳航所言:“幽默是一種連接,不奢求有多少,也許就是大家能通過某個場景、某句&詞,鏈結到過往生活中的窘迫和遭遇,然後會心一笑。”

“喜劇節給大家的不只是一場場演出,更是一場場關於生活的邀約。”喻榮軍感慨,“無論你喜歡傳統藝術還是追求潮流,無論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我們都希望能在喜劇節聽到你們的笑聲。”

據了解,本屆喜劇節特別策劃多條“喜劇打卡路線”,將於11月1日-12月15日期間,串聯起蘭心大戲院、茉莉花劇場、演藝大世界等上海知名戲劇場所與旅游地標。觀眾可參與打卡蓋章活動,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城市喜劇氛圍。(文匯報記者 王筱麗 實習生 祝子楊)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