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換季易患感冒,見家裏藥箱空空,北京市民張煥趕緊在一家外賣&&上,用個人醫保賬戶“下單”了兩種常用的非處方感冒藥,不到半小時送到家中,結算下來現金支付不到1元……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0多個城市已開始試點使用醫保個人賬戶線上購藥,告別了線下購藥“跑腿”的繁瑣。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醫療便民服務措施,部分受訪群眾也不禁問:“慢性病處方藥啥時也能線上買?”“何時能將業務範圍拓展到醫療器械?”醫保線上購藥是否能在便捷和安全的“雙軌道”上更進一步?記者近期進行了採訪調查。
從“跑腿”到“點單”:試點城市訂單激增
“外賣買藥刷醫保”——去年以來,這項貼近百姓生活的試點政策在全國多地加速推進。
北京去年7月1日起展開試點,參保人員可足不出戶用手機在京東、美團下單購藥,購買非處方(OTC)藥品費用可線上使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目前,北京市參保人員可在多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線上購藥,定點零售藥店範圍覆蓋全市16個行政區和經濟開發區。記者查詢發現,京東、美團&&上的藥店數量分別為491家、498家。“北京試點的前10天就完成了約12.9萬筆訂單。”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主任楊菁告訴記者。
此外,廣州市於2024年7月31日正式啟動線上購買非處方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服務。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已有682家定點零售藥店接入線上買藥個賬支付服務,覆蓋美團、餓了麼、京東等主流線上購藥&&。上海市更早試點醫保在線支付,截至2024年6月底,在美團、餓了麼、京東等&&已有超1000家定點零售藥店加入互聯網購藥醫保在線支付項目,完成204.7萬人次醫保結算。
記者體驗發現,&&上支持線上醫保買藥的門店不少是24小時藥店,包括海王星辰藥房、金象大藥房、叮噹智慧藥房等。除呼吸道疾病藥品外,胃腸用藥、滋補調養等家庭常備OTC藥品均有覆蓋。
“總體來看,試點工作起到了便民利民效果,提升了群眾通過醫保線上服務的可行性,特別是在冬季流感高發期、極端天氣、夜間等特殊場景作用明顯。”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智慧數據室主任、研究員張立強説。有調查顯示,在青島超70%群眾初次使用醫保個賬線上購藥後會復購;在上海嘗試了使用醫保購藥的用戶,月度使用頻次比未用醫保時提升了約三成。
品類“卡脖子”:OTC之外仍是空白
2021年7月,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關於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的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和醫保支付政策,根據服務特點完善協議管理、結算流程,積極探索信息共享,實現處方流轉、在線支付結算、送藥上門一體化服務。
多位受訪者&&,網絡購藥&&逐步接入醫保支付服務,打通醫療服務“快車道”值得推廣,但目前多地主要還是圍繞常見的非處方藥展開,且有的地方消費者遇到“線上醫保藥品品類和線下醫保個賬購藥時不一樣”的情況。此外,購買處方藥尤其是老年人買一些慢性病處方藥還得線下跑腿。“北京等地只局限於OTC,去年流感季我想買‘速福達’,還得去醫院掛號找醫生給開方。同一家藥店,線下買藥能用醫保個賬支付,線上卻不能。”一名北京市民説。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試點情況看,青島、合肥、上饒支持全品類;東莞、珠海等少數城市支持OTC和醫療器械,其餘城市僅支持OTC。“藥品能不能做醫保結算,首先藥品需要在醫保局的結算系統裏對應有一個醫保編碼。”該人士説,因為每年有不同的新品牌、新藥品上架,醫保編碼庫是動態的,但落到各地方時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增減,“相當於地方有一個自己的小目錄”。
此外,記者了解到,個別地市醫保部門比較保守,一開始試點時習慣性地以最小範圍去做,如選5至10家藥店,且在試運行期間推廣較慢。“畢竟是一項新興業務。”一名業內人士説,線下藥店開通醫保定點也經歷了從混亂到有序的過程,形成了分級分類管理、協議動態管理等規則。從謹慎試點到逐步放開,線上醫保購藥試點應用同樣也會經歷驗證。
日前,國家醫療保障局明確要求定點藥店不得對醫保參保人員實行不公平、歧視性價格,不得以高於非參保人員的價格銷售藥品,將定點藥店“陰陽價格”行為納入重點監控事項,以保障群眾購藥權益。
業內人士認為,“藥販子”借機倒藥、藥店串換藥品等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張立強説,線下醫療機構和藥店面臨強監管,如果“鑽空子”或欺詐騙保會受到嚴厲懲處,對經營主體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目前,部分區域尚未開通醫保線上支付政策,探究其原因,大多源於地方醫保&&信息化水平限制或對線上資金、個人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顧慮。
張立強介紹,目前廣州市醫保局提出持續推動“互聯網+醫保服務”深化應用,繼續開展醫保藥品外配處方業務,釋放了擴大線上醫保個賬購買藥品品類的積極信號。基金監管等方面,北京等試點地區也在不斷優化完善、積累經驗,採用人臉識別、藥品追溯碼等技術防止欺詐騙保,保障基金安全。
推動升級:形成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醫保服務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跨省醫保報銷落地、電子社保卡實現“一卡通辦”等一系列醫療服務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受訪人士&&,要加緊研究、跟進監管,確保醫保線上購藥在便捷和安全的雙軌道上推進。
張立強認為,要發揮線上便捷性優勢,聚焦重點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等慢性病患者,推動其常用藥和醫療器械在線上實現醫保個賬支付,以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更好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推動線上購藥覆蓋全品類短期雖有難度,但應以此為目標,逐步實現線上線下醫保個賬購藥品類一致。需結合電子處方流轉系統、互聯網醫院在線復診開方等,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需求。”
專家&&,廣大參保人員可使用國家醫保局推出的藥品比價小程序,利用醫保信息系統實際結算價、藥店零售價等信息,提供定點藥店價格比較、位置導航等服務,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比較機制,對周邊藥店“貨比三家”,用群眾的力量規範引導定點藥店公平合理、誠信定價。
此外,針對線上醫保購藥背後存在的“數字鴻溝”以及防範欺詐騙保等問題,監管部門、購藥&&、互聯網診療機構等各方應引起足夠重視,通過不斷創新完善監管手段,共同構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醫保服務體系。
“借助數據流動,整合追溯碼、處方核銷等功能,實現藥品流、交易流、信息流三流融合的全流程追蹤和留痕,應用大數據監管模型,確保醫保基金合理合規高效使用,守護基金安全及用藥安全,讓群眾更快、更好地用上所需藥品。”張立強説。(記者 魯暢 陳旭)